Go的CSP并發模型
創新互聯服務項目包括電白網站建設、電白網站制作、電白網頁制作以及電白網絡營銷策劃等。多年來,我們專注于互聯網行業,利用自身積累的技術優勢、行業經驗、深度合作伙伴關系等,向廣大中小型企業、政府機構等提供互聯網行業的解決方案,電白網站推廣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目前,我們服務的客戶以成都為中心已經輻射到電白省份的部分城市,未來相信會繼續擴大服務區域并繼續獲得客戶的支持與信任!
Go實現了兩種并發形式。第一種是大家普遍認知的:多線程共享內存。其實就是Java或者C++等語言中的多線程開發。另外一種是Go語言特有的,也是Go語言推薦的:CSP(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es)并發模型。
CSP 是 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 的簡稱,中文可以叫做通信順序進程,是一種并發編程模型,由 Tony Hoare 于 1977 年提出。簡單來說,CSP 模型由并發執行的實體(線程或者進程)所組成,實體之間通過發送消息進行通信,這里發送消息時使用的就是通道,或者叫 channel。CSP 模型的關鍵是關注 channel,而不關注發送消息的實體。 Go 語言實現了 CSP 部分理論 。
“ 不要以共享內存的方式來通信,相反, 要通過通信來共享內存。”
Go的CSP并發模型,是通過 goroutine和channel 來實現的。
goroutine 是Go語言中并發的執行單位。其實就是協程。
channel是Go語言中各個并發結構體(goroutine)之前的通信機制。 通俗的講,就是各個goroutine之間通信的”管道“,有點類似于Linux中的管道。
Channel
Goroutine
參考:
Goroutine并發調度模型深度解析手擼一個協程池
Golang 的 goroutine 是如何實現的?
Golang - 調度剖析【第二部分】
OS線程初始棧為2MB。Go語言中,每個goroutine采用動態擴容方式,初始2KB,按需增長,最大1G。此外GC會收縮棧空間。
BTW,增長擴容都是有代價的,需要copy數據到新的stack,所以初始2KB可能有些性能問題。
更多關于stack的內容,可以參見大佬的文章。 聊一聊goroutine stack
用戶線程的調度以及生命周期管理都是用戶層面,Go語言自己實現的,不借助OS系統調用,減少系統資源消耗。
Go語言采用兩級線程模型,即用戶線程與內核線程KSE(kernel scheduling entity)是M:N的。最終goroutine還是會交給OS線程執行,但是需要一個中介,提供上下文。這就是G-M-P模型
Go調度器有兩個不同的運行隊列:
go1.10\src\runtime\runtime2.go
Go調度器根據事件進行上下文切換。
調度的目的就是防止M堵塞,空閑,系統進程切換。
詳見 Golang - 調度剖析【第二部分】
Linux可以通過epoll實現網絡調用,統稱網絡輪詢器N(Net Poller)。
文件IO操作
上面都是防止M堵塞,任務竊取是防止M空閑
每個M都有一個特殊的G,g0。用于執行調度,gc,棧管理等任務,所以g0的棧稱為調度棧。g0的棧不會自動增長,不會被gc,來自os線程的棧。
go1.10\src\runtime\proc.go
G沒辦法自己運行,必須通過M運行
M通過通過調度,執行G
從M掛載P的runq中找到G,執行G
前段時間在golang-China讀到這個貼:
個人覺得golang十分適合進行網游服務器端開發,寫下這篇文章總結一下。
從網游的角度看:
要成功的運營一款網游,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玩家自發形成的社區。只有玩家自發形成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游戲才能持續下去,避免鬼城的出現。而這就需要多次大量導入用戶,在同時在線用戶量達到某個臨界點的時候,才有可能完成。因此,多人同時在線十分有必要。
再來看網游的常見玩法,除了排行榜這類統計和數據匯總的功能外,基本沒有需要大量CPU時間的應用。以前的項目里,即時戰斗產生的各種傷害計算對CPU的消耗也不大。玩家要完成一次操作,需要通過客戶端-服務器端-客戶端這樣一個來回,為了獲得高響應速度,滿足玩家體驗,服務器端的處理也不能占用太多時間。所以,每次請求對應的CPU占用是比較小的。
網游的IO主要分兩個方面,一個是網絡IO,一個是磁盤IO。網絡IO方面,可以分成美術資源的IO和游戲邏輯指令的IO,這里主要分析游戲邏輯的IO。游戲邏輯的IO跟CPU占用的情況相似,每次請求的字節數很小,但由于多人同時在線,因此并發數相當高。另外,地圖信息的廣播也會帶來比較頻繁的網絡通信。磁盤IO方面,主要是游戲數據的保存。采用不同的數據庫,會有比較大的區別。以前的項目里,就經歷了從MySQL轉向MongoDB這種內存數據庫的過程,磁盤IO不再是瓶頸。總體來說,還是用內存做一級緩沖,避免大量小數據塊讀寫的方案。
針對網游的這些特點,golang的語言特性十分適合開發游戲服務器端。
首先,go語言提供goroutine機制作為原生的并發機制。每個goroutine所需的內存很少,實際應用中可以啟動大量的goroutine對并發連接進行響應。goroutine與gevent中的greenlet很相像,遇到IO阻塞的時候,調度器就會自動切換到另一個goroutine執行,保證CPU不會因為IO而發生等待。而goroutine與gevent相比,沒有了python底層的GIL限制,就不需要利用多進程來榨取多核機器的性能了。通過設置最大線程數,可以控制go所啟動的線程,每個線程執行一個goroutine,讓CPU滿負載運行。
同時,go語言為goroutine提供了獨到的通信機制channel。channel發生讀寫的時候,也會掛起當前操作channel的goroutine,是一種同步阻塞通信。這樣既達到了通信的目的,又實現同步,用CSP模型的觀點看,并發模型就是通過一組進程和進程間的事件觸發解決任務的。雖然說,主流的編程語言之間,只要是圖靈完備的,他們就都能實現相同的功能。但go語言提供的這種協程間通信機制,十分優雅地揭示了協程通信的本質,避免了以往鎖的顯式使用帶給程序員的心理負擔,確是一大優勢。進行網游開發的程序員,可以將游戲邏輯按照單線程阻塞式的寫,不需要額外考慮線程調度的問題,以及線程間數據依賴的問題。因為,線程間的channel通信,已經表達了線程間的數據依賴關系了,而go的調度器會給予妥善的處理。
另外,go語言提供的gc機制,以及對指針的保護式使用,可以大大減輕程序員的開發壓力,提高開發效率。
展望未來,我期待go語言社區能夠提供更多的goroutine間的隔離機制。個人十分推崇erlang社區的脆崩哲學,推動應用發生預期外行為時,盡早崩潰,再fork出新進程處理新的請求。對于協程機制,需要由程序員保證執行的函數不會發生死循環,導致線程卡死。如果能夠定制goroutine所執行函數的最大CPU執行時間,及所能使用的最大內存空間,對于提升系統的魯棒性,大有裨益。
1、簡單易學。
Go語言的作者本身就很懂C語言,所以同樣Go語言也會有C語言的基因,所以對于程序員來說,Go語言天生就會讓人很熟悉,容易上手。
2、并發性好。
Go語言天生支持并發,可以充分利用多核,輕松地使用并發。 這是Go語言最大的特點。
描述
Go的語法接近C語言,但對于變量的聲明有所不同。Go支持垃圾回收功能。Go的并行模型是以東尼·霍爾的通信順序進程(CSP)為基礎,采取類似模型的其他語言包括Occam和Limbo,但它也具有Pi運算的特征,比如通道傳輸。
在1.8版本中開放插件(Plugin)的支持,這意味著現在能從Go中動態加載部分函數。
與C++相比,Go并不包括如枚舉、異常處理、繼承、泛型、斷言、虛函數等功能,但增加了 切片(Slice) 型、并發、管道、垃圾回收、接口(Interface)等特性的語言級支持。
摘要: 一、前言 go語言類似Java JUC包也提供了一些列用于多線程之間進行同步的措施,比如低級的同步措施有 鎖、CAS、原子變量操作類。相比Java來說go提供了獨特的基于通道的同步措施。本節我們先來看看go中CAS操作 二、CAS操作 go中的Cas操作與java中類似,都是借用了CPU提供的原子性指令來實現。
go語言類似Java JUC包也提供了一些列用于多線程之間進行同步的措施,比如低級的同步措施有 鎖、CAS、原子變量操作類。相比Java來說go提供了獨特的基于通道的同步措施。本節我們先來看看go中CAS操作
go中的Cas操作與java中類似,都是借用了CPU提供的原子性指令來實現。CAS操作修改共享變量時候不需要對共享變量加鎖,而是通過類似樂觀鎖的方式進行檢查,本質還是不斷的占用CPU 資源換取加鎖帶來的開銷(比如上下文切換開銷)。下面一個例子使用CAS來實現計數器
go中CAS操作具有原子性,在解決多線程操作共享變量安全上可以有效的減少使用鎖所帶來的開銷,但是這是使用cpu資源做交換的。
我簡單列舉了并發編程的大綱,需要詳細的私信“555”~~
名稱欄目:go語言并發機制分析 go語言并發模型
網頁網址:http://m.newbst.com/article22/hpopjc.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小程序開發、微信小程序、虛擬主機、定制網站、企業建站、網站內鏈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