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由于不支持泛型而臭名昭著,但最近,泛型已接近成為現實。Go 團隊實施了一個看起來比較穩定的設計草案,并且正以源到源翻譯器原型的形式獲得關注。本文講述的是泛型的最新設計,以及如何自己嘗試泛型。
創新互聯專注于企業成都營銷網站建設、網站重做改版、南京網站定制設計、自適應品牌網站建設、H5場景定制、商城網站建設、集團公司官網建設、外貿營銷網站建設、高端網站制作、響應式網頁設計等建站業務,價格優惠性價比高,為南京等各大城市提供網站開發制作服務。
例子
FIFO Stack
假設你要創建一個先進先出堆棧。沒有泛型,你可能會這樣實現:
type?Stack?[]interface{}func?(s?Stack)?Peek()?interface{}?{
return?s[len(s)-1]
}
func?(s?*Stack)?Pop()?{
*s?=?(*s)[:
len(*s)-1]
}
func?(s?*Stack)?Push(value?interface{})?{
*s?=?
append(*s,?value)
}
但是,這里存在一個問題:每當你 Peek 項時,都必須使用類型斷言將其從 interface{} 轉換為你需要的類型。如果你的堆棧是 *MyObject 的堆棧,則意味著很多 s.Peek().(*MyObject)這樣的代碼。這不僅讓人眼花繚亂,而且還可能引發錯誤。比如忘記 * 怎么辦?或者如果您輸入錯誤的類型怎么辦?s.Push(MyObject{})` 可以順利編譯,而且你可能不會發現到自己的錯誤,直到它影響到你的整個服務為止。
通常,使用 interface{} 是相對危險的。使用更多受限制的類型總是更安全,因為可以在編譯時而不是運行時發現問題。
泛型通過允許類型具有類型參數來解決此問題:
type?Stack(type?T)?[]Tfunc?(s?Stack(T))?Peek()?T?{
return?s[len(s)-1]
}
func?(s?*Stack(T))?Pop()?{
*s?=?(*s)[:
len(*s)-1]
}
func?(s?*Stack(T))?Push(value?T)?{
*s?=?
append(*s,?value)
}
這會向 Stack 添加一個類型參數,從而完全不需要 interface{}。現在,當你使用 Peek() 時,返回的值已經是原始類型,并且沒有機會返回錯誤的值類型。這種方式更安全,更容易使用。(譯注:就是看起來更丑陋,^-^)
此外,泛型代碼通常更易于編譯器優化,從而獲得更好的性能(以二進制大小為代價)。如果我們對上面的非泛型代碼和泛型代碼進行基準測試,我們可以看到區別:
type?MyObject?struct?{
X?
int
}
var?sink?MyObjectfunc?BenchmarkGo1(b?*testing.B)?{
for?i?:=?0;?i??b.N;?i++?{
var?s?Stack
s.Push(MyObject{})
s.Push(MyObject{})
s.Pop()
sink?=?s.Peek().(MyObject)
}
}
func?BenchmarkGo2(b?*testing.B)?{
for?i?:=?0;?i??b.N;?i++?{
var?s?Stack(MyObject)
s.Push(MyObject{})
s.Push(MyObject{})
s.Pop()
sink?=?s.Peek()
}
}
結果:
BenchmarkGo1BenchmarkGo1-16?????12837528?????????87.0?ns/op???????48?B/op????????2?allocs/opBenchmarkGo2BenchmarkGo2-16?????28406479?????????41.9?ns/op???????24?B/op????????2?allocs/op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分配更少的內存,同時泛型的速度是非泛型的兩倍。
合約(Contracts)
上面的堆棧示例適用于任何類型。但是,在許多情況下,你需要編寫僅適用于具有某些特征的類型的代碼。例如,你可能希望堆棧要求類型實現 String() 函數
python編程是啥
python編程是啥,Python是一種代表簡單主義思想的語言,Python崛起更加符合開發者的習慣和口味。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關于python編程是啥的相關信息。
python編程是啥1
編程語言領域Python成為了一個耀眼的新星,Python崛起的原因與其本身特點有關,也許它是更加符合開發者的習慣和口味。現在有一種聲音說Python將會超越Java成全球最流行編程語言。
這些年,編程語言的發展進程很快,在商業公司、開源社區兩股力量的共同推動下,涌現出諸如Go、Swift這類后起之秀,其中最為耀眼的是Python。
知名開發者網站Stackoverflow撰文指出,從2012至2017年編程語言Python成為開發者使用增長最快的主流編程語言,其中2017年增長率達到了27%,一舉超過包括Java、C#、PHP、C++在內的所有同類。另據高盛集團發布的一份《2017調查報告》針對全球數千名高校實習生的調查中,當問到你認為“哪個語言在未來會更重要”時,被調查的80、90后優秀年輕開發者中72%選了Python。
語言的使用者是一直被譽為業界上游“源頭活水”的開發者,其重要程度從各大科技巨頭公司每年例行召開的開發者大會上可見一斑。對于開發者群體而言最重要的事物有兩個,一是平臺,二就是編程語言。編程語言Python為什么能夠獲得全球眾多開發者的青睞?它的崛起給開發者世界帶來了什么變化?
成功的一半源于好的開始
在主流編程語言當中,Python并不是一個“新人”,它的歷史超過25年,但真正風靡之時卻是最近幾年,所以“后起之秀”的稱呼實至名歸。Python的起源是19 89年,其發明者荷蘭人程序員吉多范羅蘇姆受ABC語言的啟發計劃開發一個新的腳本解釋器,由此邁出了Python項目的起點。
Python能夠真正風靡的原因之一是有一個好的起點。它的起步很穩,避開了版權糾紛,且搭上了開源運動的順風車。在那個年代,商業版權一直是熱門 事件,業界史上第一個軟件領域重大官司ATT和伯克利BSD的Unix版權案打得天昏地暗,該案的結局直接促成了BSD的開源分支、Linux的誕生以及震驚世界的自由軟件運動。
Python最初的版權歸屬是CWI(阿姆斯特丹的國家數學與計算機科研學會),這與吉多早年在該機構工作有關,后來吉多受雇于CNRI(維吉尼亞州的國家創新研究公司),Python權屬轉移至此。那時自由軟件運動已經開始,在CNRI期間發布的1.6至2.1多個版本的`Python許可證是一種與GPL并不兼容且類似于BSD的開源許可,CNRI因受到自由軟件基金會的壓力釋放了Python的原許可證,吉多由此掌握了主導權并起草了新的許可證。他改變了原許可證與GPL的不兼容,此舉獲得了自由軟件基金會頒發的自由軟件進步獎。再后來吉多和他的團隊成立了Python軟件基金會,將版權與許可證置于其下。
創始人吉多范羅蘇姆的心思縝密與靈活處事為Python最初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包括幾次權屬的轉移、起草新的許可證、機智地與自由軟件陣營斡旋,最后安全融入開源的大潮。這一切為Python此后十多年里逐漸成長為主流編程語言贏得了契機。
“人生苦短,我用Python”并非一句戲言
Python崛起的原因之二與其本身特點有關,或者說,其長期維護演進形成的獨特風格迎合了大多數開發者的口味。在開發者社群流行著一句玩笑“人生苦短,我用Python”(原話為” Life is short, you need Python”),這句看似戲言的話實際上恰恰反映了Python的語言特性與其在開發者心里的價值分量。
除了包涵大多數主流編程語言的優點(面向對象、語法豐富)之外,Python的直觀特點是簡明優雅、易于開發,用盡量少的代碼完成更多工作。盡管Python是一種解釋型語言,與傳統的編譯型語言相比降低了機器執行效率,但是處理器的處理速率與環境速率(比如網絡環境)的差異在大多數場景中完全抵消了上述代價;犧牲部分運行效率帶來的好處則是提升了開發效率,在跨平臺的時候無需移植和重新編譯。 所以Python的顯著優點在于速成,對于時間短、變化快的需求而言尤為勝任。
Python最強大的地方體現在它的兩個外號上,一個叫“內置電池”,另一個是“膠水語言”。前者的意思是,Python官方本身提供了非常完善的標準代碼庫,包括針對網絡編程、輸入輸出、文件系統、圖形處理、數據庫、文本處理等等。代碼庫相當于已經編寫完成打包供開發者使用的代碼集合,程序員只需通過加載、調用等操作手段即可實現對庫中函數、功能的利用,從而省去了自己編寫大量代碼的過程,讓編程工作看起來更像是在“搭積木”。除了內置庫,開源社區和獨立開發者長期為Python貢獻了豐富大量的第三方庫,其數量遠超其他主流編程語言,可見Python的語言生態已然相當壯大。
“膠水語言”是Python的另一個亮點。Python本身被設計成具有可擴展性,它提供了豐富的API和工具,以便開發者能夠輕松使用包括C、C++等主流編程語言編寫的模塊來擴充程序。就像使用膠水一樣把用其他編程語言編寫的模塊粘合過來,讓整個程序同時兼備其他語言的優點,起到了黏合劑的作用。正是這種多面手的角色讓Python近幾年在開發者世界中名聲鵲起,因為互聯網與移動互聯時代的需求量急速倍增,大量開發者亟需一種極速、敏捷的工具來助其處理與日俱增的工作,Python發展至今的形態正好滿足了他們的愿望。
Python的影響
從兩個著名編程語言排行網站TIOBE和PYPL的最新數據來看,Java與Python的排名分別位于第1和第5、第1和第2。關于兩個網站的排行機制我們不得而知,但從開發者社群的相關評論中可以認為PYPL更能反映編程語言在開發者群體中的流行程度。不論如何,Python的崛起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而它上面的前輩則是常年占據榜單第1,互聯網與移動時代的嬌子Java。從Stackoverflow和多個開源社區公開的數據來看,Python的用戶數量增長很快,在今后兩年超過Java成為全球最流行編程語言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頗有影響力的主流編程語言,其背后一般都站著科技巨頭公司,比如Java之于甲骨文、C#之于微軟、ObjecTIve-C之于蘋果。Java之所以常年第一是因為其同時還幾乎是安卓平臺的御用語言,以及受益于Sun時代影響力的眷顧。Python雖曾一度為谷歌使用,但Go語言問世后隨著時間推移或將遇冷。也就是說,Python成了沒有巨頭站隊的主流編程語言,那么它的影響力是如何維系的?為什么還能夠保持高速成長并形成趕超Java之勢?
我們認為這與Python多年來實現較好案例與范用性有關。使用Python開發的知名案例中,包括豆瓣、果殼、知乎、Dropbox、EVE(星戰前夜)每一個都是重量級產品,這說明Python語言本身的發展已日臻完善,有著極高的穩定與可靠性保證。第二是Python的應用范圍,除了日常工具和腳本之外,還適用于Web程序、GUI開發、操作系統中間件、服務端運維等等,這些年Python的一些第三方庫在機器學習、神經網絡方面活躍非凡,這也為語言本身的推廣和流行加分不少。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Python編程思想包含強烈的黑箱思維,這意味著開發者將愈加重視模塊化和流水線式的編程工作,事實上這也是未來主流編程語言的發展趨向。隨著計算機語言的演化和開發工具集成功能日趨強大,未來的編程工作將大幅簡化。從某種角度看,Python更像是已經“邁入未來”的編程語言,其對開發者群體結構變化,以及新進開發者數量的激增,這些影響都將是深遠的。
python編程是啥2
python的作用:
1、系統編程:提供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編程接口),能方便進行系統維護和管理,Linux下標志性語言之一,是很多系統管理員理想的編程工具。
2、圖形處理:有PIL、Tkinter等圖形庫支持,能方便進行圖形處理。
3、數學處理:NumPy擴展提供大量與許多標準數學庫的接口。
4、文本處理:python提供的re模塊能支持正則表達式,還提供SGML,XML分析模塊,許多程序員利用python進行XML程序的開發。
5、數據庫編程:程序員可通過遵循PythonDB-API(數據庫應用程序編程接口)規范的模塊與MicrosoftSQL Server,Oracle,Sybase,DB2,MySQL、SQLite等數據庫通信。python自帶有一個Gadfly模塊,提供了一個完整的SQL環境。
擴展資料:
python中文就是蟒蛇的意思。在計算機中,它是一種編程語言。Python(英語發音:/paθn/),是一種面向對象、解釋型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由GuidovanRossum于19 89年底發明,第一個公開發行版發行于1991年。Python語法簡潔而清晰,具有豐富和強大的類庫。
它常被昵稱為膠水語言,它能夠把用其他語言制作的各種模塊(尤其是C/C++)很輕松地聯結在一起。常見的一種應用情形是,使用Python快速生成程序的原型(有時甚至是程序的最終界面),然后對其中有特別要求的部分,用更合適的語言改寫。
比如3D游戲中的圖形渲染模塊,性能要求特別高,就可以用C++重寫。1發展歷程編輯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Python語言誕生至今,它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處理系統管理任務和Web編程。Python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程序設計語言之一。
python編程是啥3
零基礎學python 要花多長時間?
答案:兩天!別不信,聽我細細道來
如何兩天學會python 編程入門基礎課程?
月31-9月1日,艾威培訓再次走進知名電子公司—明導國際,為其展開2天的Python入門課程。
明導國際(MentorGraphics)是一家從事電子設計自動化的跨國公司。于1981年創立。其總部位于美國俄勒岡州的威爾森維爾(Wilsonville)。
艾威國際培訓(Avtech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源于美國,始于1998.專業從事企業級在職人員技能提升項目管理、IT管理、IT技術、云計算大數據、需求管理、信息安全與審計,產品管理、python編程入門等培訓與各類國際認證考試提供商。進入中國16年來,已成為眾多500強企業(惠普、華為、惠普、戴爾、IBM、中興、飛利浦等)指定的培訓供應商。
Python編程入門課程非常適合零基礎的學生,不受行業限制,屬于python認證的初級階段課程。
艾威培訓根據明導電子的需求定制了兩天的python培訓課程。其主要內容包括語法基礎、Python程序流程控制、Python數據結構、Python函數等初級階段的內容。
艾威培訓python 5年以上資深講師用課堂理論+實驗的方式為明導國際培訓員工的python初級技能。比如說利用python處理電影列表、創建自己的分類樹模塊等。
學以致用、以學生為中心一直是艾威培訓的服務特色。除此以外,艾威培訓還提供考試報名、準考證、復習備考培訓、拿證一條龍服務。
通過python編程入門課程的培訓,學生們能夠掌握python編程語言的基礎知識,能夠看懂python語言編寫的應用程序,能夠編寫簡單的功能性程序,了解python語言可以應用的領域以及局限性。
入門很重要,老師教的好,基礎扎實了,才能一步步向數據挖掘與分析高階課程邁進,一步步成為數據分析領域的大牛!
此篇文章流傳甚廣, 其實里面沒啥干貨, 而且里面很多觀點是有問題的. 這個文章在 golang-china 很早就討論過了.
最近因為 Rust 1.0 和 1.1 的發布, 導致這個文章又出來毒害讀者.
所以寫了這篇反駁文章, 指出其中的問題.
有好幾次,當我想起來的時候,總是會問自己:我為什么要放棄Go語言?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嗎?是明智和理性的嗎?其實我一直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開門見山地說,我當初放棄Go語言(golang),就是因為兩個“不爽”:第一,對Go語言本身不爽;第二,對Go語言社區里的某些人不爽。毫無疑問,這是非常主觀的結論。但是我有足夠詳實的客觀的論據,用以支撐這個看似主觀的結論。
文末附有本文更新日志。
確實是非常主觀的結論, 因為里面有不少有問題的觀點(用來忽悠Go小白還行).
第0節:我的Go語言經歷
先說說我的經歷吧,以避免被無緣無故地當作Go語言的低級黑。
2009年底,Go語言(golang)第一個公開版本發布,籠罩著“Google公司制造”的光環,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嘗鮮者,我(Liigo)也身居其中,籠統的看了一些Go語言的資料,學習了基礎的教程,因對其語法中的分號和花括號不滿,很快就遺忘掉了,沒拿它當一回事。
在2009年Go剛發布時, 確實是因為“Google公司制造”的光環而吸引了(包括文章作者和諸多IT記者)很多低級的嘗鮮者.
還好, 經過5年的發展, 這些純粹因為光環來的投機者所剩已經不多了(Google趨勢).
目前, 真正的Go用戶早就將Go用于實際的生產了.
說到 其語法中的分號和花括號不滿, 我想說這只是你的 個人主觀感受, 還有很多人對Go的分號和花括號很滿意,
包括水果公司的的 Swift 的語言設計者也很滿意這種風格(Swift中的分號和花括號和Go基本相同).
如果只談 個人主觀感受, 我也可以說 Rust 的 fn 縮寫也很蛋疼!
兩年之后,2011年底,Go語言發布1.0的計劃被提上日程,相關的報道又多起來,我再次關注它,重新評估之后決定深入參與Go語言。我訂閱了其users、nuts、dev、commits等官方郵件組,堅持每天閱讀其中的電子郵件,以及開發者提交的每一次源代碼更新,給Go提交了許多改進意見,甚至包括修改Go語言編譯器源代碼直接參與開發任務。如此持續了數月時間。
這個到是事實, 在 golang-china 有不少吵架的帖子, 感興趣的可以去挖下, 我就不展開說了.
到2012年初,Go 1.0發布,語言和標準庫都已經基本定型,不可能再有大幅改進,我對Go語言未能在1.0定型之前更上一個臺階、實現自我突破,甚至帶著諸多明顯缺陷走向1.0,感到非常失望,因而逐漸疏遠了它(所以Go 1.0之后的事情我很少關心)。后來看到即將發布的Go 1.1的Release Note,發現語言層面沒有太大改變,只是在庫和工具層面有所修補和改進,感到它尚在幼年就失去成長的動力,越發失望。外加Go語言社區里的某些人,其中也包括Google公司負責開發Go語言的某些人,其態度、言行,讓我極度厭惡,促使我決絕地離棄Go語言。
真的不清楚樓主說的可以在 Go1.0 之前短時間內能實現的 重大改進和諸多明顯缺陷 是什么.
如果是樓主說前面的 其語法中的分號和花括號不滿 之類的重大改進, 我只能說這只是你的 個人主觀感受 而已,
你的很多想法只能說服你自己, 沒辦法說服其他絕大部分人(不要以為像C++或Rust那樣什么特性都有就NB了, 各種NB特性加到一起只能是 要你命3000, 而絕對不會是什么 銀彈).
Go 1.1的Release Note,發現語言層面沒有太大改變. 語言層沒有改變是是因為 Go1 作出的向后兼容的承諾. 對于工業級的語言來說, Go1 這個只能是優點. 如果連語言層在每個版本都會出現諸多大幅改進, 那誰還敢用Go語言來做生產開發呢(我承認Rust的改動很大膽, 但也說明了Rust還處于比較幼稚和任性的階段)?
說 Go語言社區里的某些人固執 的觀點我是同意的. 但是這些 固執 的人是可以講道理的, 但是他們對很多東西的要求很高(特別是關于Go的設計哲學部分).
只要你給的建議有依據(語言的設計哲學是另外一回事情), 他們絕對不會盲目的拒絕(只是討論的周期會比較長).
關于樓主提交的給Go文件添加BOM的文章, 需要補充說明下.
在Go1.0發布的時候, Go語言的源文件(.go)明確要求必須是UTF8編碼的, 而且是無BOM的UTF8編碼的.
注意: 這個 無BOM的UTF8編碼 的限制僅僅是 針對 Go語言的源文件(.go).
這個限制并不是說不允許用戶處理帶BOM的UTF8的txt文件!
我覺得對于寫Go程序來說, 這個限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到目前為止, 我還從來沒有使用過帶BOM的.go文件.
不僅是因為帶BOM的.go文件沒有太多的意義, 而且有很多的缺陷.
BOM的原意是用來表示編碼是大端還是小端的, 主要用于UTF16和UTF32. 對于 UTF8 來說, BOM 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正是Go的2個作者發明了UTF8, 徹底解決了全球的編碼問題).
但是, 在現實中, 因為MS的txt記事本, 對于中文環境會將txt(甚至是C/C++源文件)當作GBK編碼(GBK是個爛編碼),
為了區別到底是GBK還是UTF8, MS的記事本在前面加了BOM這個垃圾(被GBK占了茅坑), 這里的bom已經不是表示字節序本意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用ms的記事本寫網頁, 然后生成一個帶bom的utf8網頁肯定很有意思.
這是MS的記事本的BUG: 它不支持生成無BOM的UTF8編碼的文本文件!
這些是現實存在的帶BOM的UTF8編碼的文本文件, 但是它們肯定都不是Go語言源文件!
所以說, Go語言的源文件即使強制限制了無BOM的UTF8編碼要求, 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我還希望有這個限制).
雖然后來Go源文件接受帶BOM的UTF8了, 但是運行 go fmt 之后, 還是會刪除掉BOM的(因為BOM就是然并卵). 也就是說 帶 BOM 的 Go 源文件是不符合 Go語言的編碼風格的, go fmt 會強制刪除 BOM 頭.
前面說了BOM是MS帶來的垃圾, 但是BOM的UTF8除了然并卵之外還有很多問題, 因為BOM在string的開頭嵌入了垃圾,
導致正則表達式, string的鏈接運算等操作都被會被BOM這個垃圾所污染. 對于.go語言, 即使代碼完全一樣, 有BOM和無BOM會導致文件的MD5之類的校驗碼不同.
所以, 我覺得Go用戶不用糾結BOM這個無關緊要的東西.
在上一個10年,我(Liigo)在我所屬的公司里,深度參與了兩個編程語言項目的開發。我想,對于如何判斷某個編程語言的優劣,或者說至少對于如何判斷某個編程語言是否適合于我自己,我應該還是有一點發言權的。
第1節:我為什么對Go語言不爽?
Go語言有很多讓我不爽之處,這里列出我現在還能記起的其中一部分,排名基本上不分先后。讀者們耐心地看完之后,還能淡定地說一句“我不在乎”嗎?
1.1 不允許左花括號另起一行
關于對花括號的擺放,在C語言、C++、Java、C#等社區中,十余年來存在持續爭議,從未形成一致意見。在我看來,這本來就是主觀傾向很重的抉擇,不違反原則不涉及是非的情況下,不應該搞一刀切,讓程序員或團隊自己選擇就足夠了。編程語言本身強行限制,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別人,得不償失。無論傾向于其中任意一種,必然得罪與其對立的一群人。雖然我現在已經習慣了把左花括號放在行尾,但一想到被禁止其他選擇,就感到十分不爽。Go語言這這個問題上,沒有做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說,還有意給自己樹敵,太失敗了。
我覺得Go最偉大的發明是 go fmt, 從此Go用戶不會再有花括弧的位置這種無聊爭論了(當然也少了不少灌水和上tiobe排名的機會).
是這優點, Swift 語言也使用和 Go 類似的風格(當然樓主也可能鄙視swift的作者).
1.2 編譯器莫名其妙地給行尾加上分號
對Go語言本身而言,行尾的分號是可以省略的。但是在其編譯器(gc)的實現中,為了方便編譯器開發者,卻在詞法分析階段強行添加了行尾的分號,反過來又影響到語言規范,對“怎樣添加分號”做出特殊規定。這種變態做法前無古人。在左花括號被意外放到下一行行首的情況下,它自動在上一行行尾添加的分號,會導致莫名其妙的編譯錯誤(Go 1.0之前),連它自己都解釋不明白。如果實在處理不好分號,干脆不要省略分號得了;或者,Scala和JavaScript的編譯器是開源的,跟它們學學怎么處理省略行尾分號可以嗎?
又是樓主的 個人主觀感受, 不過我很喜歡這個特性. Swift 語言也是類似.
1.3 極度強調編譯速度,不惜放棄本應提供的功能
程序員是人不是神,編碼過程中免不了因為大意或疏忽犯一些錯。其中有一些,是大家集體性的很容易就中招的錯誤(Go語言里的例子我暫時想不起來,C++里的例子有“基類析構函數不是虛函數”)。這時候編譯器應該站出來,多做一些檢查、約束、核對性工作,盡量阻止常規錯誤的發生,盡量不讓有潛在錯誤的代碼編譯通過,必要時給出一些警告或提示,讓程序員留意。編譯器不就是機器么,不就是應該多做臟活累活雜活、減少人的心智負擔么?編譯器多做一項檢查,可能會避免數十萬程序員今后多年內無數次犯同樣的錯誤,節省的時間不計其數,這是功德無量的好事。但是Go編譯器的作者們可不這么想,他們不愿意自己多花幾個小時給編譯器增加新功能,覺得那是虧本,反而減慢了編譯速度。他們以影響編譯速度為由,拒絕了很多對編譯器改進的要求。典型的因噎廢食。強調編譯速度固然值得贊賞,但如果因此放棄應有的功能,我不贊成。
編譯速度是很重要的, 如果編譯速度夠慢, 語言再好也不會有人使用的.
比如C/C++的增量編譯/預編譯頭文件/并發編譯都是為了提高編譯速度.
Rust1.1 也號稱 比 1.0 的編譯時間減少了32% (注意: 不是運行速度).
當然, Go剛面世的時候, 編譯速度是其中的一個設計目標.
不過我想樓主, 可能想說的是因為編譯器自己添加分號而導致的編譯錯誤的問題.
我覺得Go中 { 不能另起一行是語言特性, 如果修復這個就是引入了新的錯誤.
其他的我真想不起來還有哪些 調編譯速度,不惜放棄本應提供的功能 (不要提泛型, 那是因為還沒有好的設計).
1.4 錯誤處理機制太原始
在Go語言中處理錯誤的基本模式是:函數通常返回多個值,其中最后一個值是error類型,用于表示錯誤類型極其描述;調用者每次調用完一個函數,都需要檢查這個error并進行相應的錯誤處理:if err != nil { /*這種代碼寫多了不想吐么*/ }。此模式跟C語言那種很原始的錯誤處理相比如出一轍,并無實質性改進。實際應用中很容易形成多層嵌套的if else語句,可以想一想這個編碼場景:先判斷文件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則打開文件,如果打開成功則讀取文件,如果讀取成功再寫入一段數據,最后關閉文件,別忘了還要處理每一步驟中出現錯誤的情況,這代碼寫出來得有多變態、多丑陋?實踐中普遍的做法是,判斷操作出錯后提前return,以避免多層花括號嵌套,但這么做的后果是,許多錯誤處理代碼被放在前面突出的位置,常規的處理邏輯反而被掩埋到后面去了,代碼可讀性極差。而且,error對象的標準接口只能返回一個錯誤文本,有時候調用者為了區分不同的錯誤類型,甚至需要解析該文本。除此之外,你只能手工強制轉換error類型到特定子類型(靜態類型的優勢沒了)。至于panic - recover機制,致命的缺陷是不能跨越庫的邊界使用,注定是一個半成品,最多只能在自己的pkg里面玩一玩。Java的異常處理雖然也有自身的問題(比如Checked Exceptions),但總體上還是比Go的錯誤處理高明很多。
話說, 軟件開發都發展了半個世紀, 還是無實質性改進. 不要以為弄一個異常的語法糖就是革命了.
我只能說錯誤和異常是2個不同的東西, 將所有錯誤當作異常那是SB行為.
正因為有異常這個所謂的銀彈, 導致很多等著別人幫忙擦屁股的行為(注意 shit 函數拋出的絕對不會是一種類型的 shit, 而被其間接調用的各種 xxx_shit 也可能拋出各種類型的異常, 這就導致 catch 失控了):
int main() {
try {
shit();
} catch( /* 到底有幾千種 shit ? */) {
...
}
}
Go的建議是 panic - recover 不跨越邊界, 也就是要求正常的錯誤要由pkg的處理掉.
這是負責任的行為.
再說Go是面向并發的編程語言, 在海量的 goroutine 中使用 try/catch 是不是有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呢?
1.5 垃圾回收器(GC)不完善、有重大缺陷
在Go 1.0前夕,其垃圾回收器在32位環境下有內存泄漏,一直拖著不肯改進,這且不說。Go語言垃圾回收器真正致命的缺陷是,會導致整個進程不可預知的間歇性停頓。像某些大型后臺服務程序,如游戲服務器、APP容器等,由于占用內存巨大,其內存對象數量極多,GC完成一次回收周期,可能需要數秒甚至更長時間,這段時間內,整個服務進程是阻塞的、停頓的,在外界看來就是服務中斷、無響應,再牛逼的并發機制到了這里統統失效。垃圾回收器定期啟動,每次啟動就導致短暫的服務中斷,這樣下去,還有人敢用嗎?這可是后臺服務器進程,是Go語言的重點應用領域。以上現象可不是我假設出來的,而是事實存在的現實問題,受其嚴重困擾的也不是一家兩家了(2013年底ECUG Con 2013,京東的劉奇提到了Go語言的GC、defer、標準庫實現是性能殺手,最大的痛苦是GC;美團的沈鋒也提到Go語言的GC導致后臺服務間隔性停頓是最大的問題。更早的網絡游戲仙俠道開發團隊也曾受Go垃圾回收的沉重打擊)。在實踐中,你必須努力減少進程中的對象數量,以便把GC導致的間歇性停頓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除此之外你別無選擇(難道你還想自己更換GC算法、甚至砍掉GC?那還是Go語言嗎?)。跳出圈外,我近期一直在思考,一定需要垃圾回收器嗎?沒有垃圾回收器就一定是歷史的倒退嗎?(可能會新寫一篇博客文章專題探討。)
這是說的是32位系統, 這絕對不是Go語言的重點應用領域!! 我可以說Go出生就是面向64位系統和多核心CPU環境設計的. (再說 Rust 目前好像還不支持 XP 吧, 這可不可以算是影響巨大?)
32位當時是有問題, 但是對實際生產影響并不大(請問樓主還是在用32位系統嗎, 還只安裝4GB的內存嗎). 如果是8位單片機環境, 建議就不要用Go語言了, 直接C語言好了.
而且這個問題早就不存在了(大家可以去看Go的發布日志).
Go的出生也就5年時間, GC的完善和改進是一個持續的工作, 2015年8月將發布的 Go1.5將采用并行GC.
關于GC的被人詬病的地方是會導致卡頓, 但是我以為這個主要是因為GC的實現還不夠完美而導致的.
如果是完美的并發和增量的GC, 那應該不會出現大的卡頓問題的.
當然, 如果非要實時性, 那用C好了(實時并不表示性能高, 只是響應時間可控).
對于Rust之類沒有GC的語言來說, 想很方便的開發并發的后臺程序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要總是吹Rust能代替底層/中層/上層的開發, 我們要看有誰用Rust真的做了什么.
1.6 禁止未使用變量和多余import
Go編譯器不允許存在被未被使用的變量和多余的import,如果存在,必然導致編譯錯誤。但是現實情況是,在代碼編寫、重構、調試過程中,例如,臨時性的注釋掉一行代碼,很容易就會導致同時出現未使用的變量和多余的import,直接編譯錯誤了,你必須相應的把變量定義注釋掉,再翻頁回到文件首部把多余的import也注釋掉,……等事情辦完了,想把剛才注釋的代碼找回來,又要好幾個麻煩的步驟。還有一個讓人蛋疼的問題,編寫數據庫相關的代碼時,如果你import某數據庫驅動的pkg,它編譯給你報錯,說不需要import這個未被使用的pkg;但如果你聽信編譯器的話刪掉該import,編譯是通過了,運行時必然報錯,說找不到數據庫驅動;你看看程序員被折騰的兩邊不是人,最后不得不請出大神:import _。對待這種問題,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是,視其為編譯警告而非編譯錯誤。但是Go語言開發者很固執,不容許這種折中方案。
這個問題我只能說樓主的吐槽真的是沒水平.
為何不使用的是錯誤而不是警告? 這是為了將低級的bug消滅在編譯階段(大家可以想下C/C++的那么多警告有什么卵用).
而且, import 即使沒有使用的話, 也是用副作用的, 因為 import 會導致 init 和全局變量的初始化.
如果某些代碼沒有使用, 為何要執行 init 這些初始化呢?
如果是因為調試而添加的變量, 那么調試完刪除不是很正常的要求嗎?
如果是因為調試而要導入fmt或log之類的包, 刪除調試代碼后又導致 import 錯誤的花,
樓主難道不知道在一個獨立的文件包裝下類似的輔助調試的函數嗎?
import (
"fmt"
"log"
)
func logf(format string, a ...interface{}) {
file, line := callerFileLine()
fmt.Fprintf(os.Stderr, "%s:%d: ", file, line)
fmt.Fprintf(os.Stderr, format, a...)
}
func fatalf(format string, a ...interface{}) {
file, line := callerFileLine()
fmt.Fprintf(os.Stderr, "%s:%d: ", file, line)
fmt.Fprintf(os.Stderr, format, a...)
os.Exit(1)
}
import _ 是有明確行為的用法, 就是為了執行包中的 init 等函數(可以做某些注冊操作).
將警告當作錯誤是Go的一個哲學, 當然在樓主看來這是白癡做法.
1.7 創建對象的方式太多令人糾結
創建對象的方式,調用new函數、調用make函數、調用New方法、使用花括號語法直接初始化結構體,你選哪一種?不好選擇,因為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從實踐中看,如果要創建一個語言內置類型(如channel、map)的對象,通常用make函數創建;如果要創建標準庫或第三方庫定義的類型的對象,首先要去文檔里找一下有沒有New方法,如果有就最好調用New方法創建對象,如果沒有New方法,則退而求其次,用初始化結構體的方式創建其對象。這個過程頗為周折,不像C++、Java、C#那樣直接new就行了。
C++的new是狗屎. new導致的問題是構造函數和普通函數的行為不一致, 這個補丁特性真的沒啥優越的.
我還是喜歡C語言的 fopen 和 malloc 之類構造函數, 構造函數就是普通函數, Go語言中也是這樣.
C++中, 除了構造不兼容普通函數, 析構函數也是不兼容普通函數. 這個而引入的坑有很多吧.
1.8 對象沒有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
沒有構造函數還好說,畢竟還有自定義的New方法,大致也算是構造函數了。沒有析構函數就比較難受了,沒法實現RAII。額外的人工處理資源清理工作,無疑加重了程序員的心智負擔。沒人性啊,還嫌我們程序員加班還少嗎?C++里有析構函數,Java里雖然沒有析構函數但是有人家finally語句啊,Go呢,什么都沒有。沒錯,你有個defer,可是那個defer問題更大,詳見下文吧。
defer 可以覆蓋析構函數的行為, 當然 defer 還有其他的任務. Swift2.0 也引入了一個簡化版的 defer 特性.
1.9 defer語句的語義設定不甚合理
Go語言設計defer語句的出發點是好的,把釋放資源的“代碼”放在靠近創建資源的地方,但把釋放資源的“動作”推遲(defer)到函數返回前執行。遺憾的是其執行時機的設置似乎有些不甚合理。設想有一個需要長期運行的函數,其中有無限循環語句,在循環體內不斷的創建資源(或分配內存),并用defer語句確保釋放。由于函數一直運行沒有返回,所有defer語句都得不到執行,循環過程中創建的大量短暫性資源一直積累著,得不到回收。而且,系統為了存儲defer列表還要額外占用資源,也是持續增加的。這樣下去,過不了多久,整個系統就要因為資源耗盡而崩潰。像這類長期運行的函數,http.ListenAndServe()就是典型的例子。在Go語言重點應用領域,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后臺服務程序都必然有這么一類函數,往往還都是程序的核心部分。如果程序員不小心在這些函數中使用了defer語句,可以說后患無窮。如果語言設計者把defer的語義設定為在所屬代碼塊結束時(而非函數返回時)執行,是不是更好一點呢?可是Go 1.0早已發布定型,為了保持向后兼容性,已經不可能改變了。小心使用defer語句!一不小心就中招。
前面說到 defer 還有其他的任務, 也就是 defer 中執行的 recover 可以捕獲 panic 拋出的異常.
還有 defer 可以在 return 之后修改命名的返回值.
上面2個工作要求 defer 只能在函數退出時來執行.
樓主說的 defer 是類似 Swift2.0 中 defer 的行為, 但是 Swift2.0 中 defer 是沒有前面2個特性的.
Go中的defer是以函數作用域作為觸發的條件的, 是會導致樓主說的在 for 中執行的錯誤用法(哪個語言沒有坑呢?).
不過 for 中 局部 defer 也是有辦法的 (Go中的defer是以函數作用域):
for {
func(){
f, err := os.Open(...)
defer f.Close()
}()
}
在 for 中做一個閉包函數就可以了. 自己不會用不要怪別人沒告訴你.
1.10 許多語言內置設施不支持用戶定義的類型
for in、make、range、channel、map等都僅支持語言內置類型,不支持用戶定義的類型(?)。用戶定義的類型沒法支持for in循環,用戶不能編寫像make、range那樣“參數類型和個數”甚至“返回值類型和個數”都可變的函數,不能編寫像channel、map那樣類似泛型的數據類型。語言內置的那些東西,處處充斥著斧鑿的痕跡。這體現了語言設計的局限性、封閉性、不完善,可擴展性差,像是新手作品——且不論其設計者和實現者如何權威。延伸閱讀:Go語言是30年前的陳舊設計思想,用戶定義的東西幾乎都是二等公民(Tikhon Jelvis)。
說到底, 這個是因為對泛型支持的不完備導致的.
Go語言是沒啥NB的特性, 但是Go的特性和工具組合在一起就是好用.
這就是Go語言NB的地方.
1.11 沒有泛型支持,常見數據類型接口丑陋
沒有泛型的話,List、Set、Tree這些常見的基礎性數據類型的接口就只能很丑陋:放進去的對象是一個具體的類型,取出來之后成了無類型的interface{}(可以視為所有類型的基礎類型),還得強制類型轉換之后才能繼續使用,令人無語。Go語言缺少min、max這類函數,求數值絕對值的函數abs只接收/返回雙精度小數類型,排序接口只能借助sort.Interface無奈的回避了被比較對象的類型,等等等等,都是沒有泛型導致的結果。沒有泛型,接口很難優雅起來。Go開發者沒有明確拒絕泛型,只是說還沒有找到很好的方法實現泛型(能不能學學已經開源的語言呀)。現實是,Go 1.0已經定型,泛型還沒有,那些丑陋的接口為了保持向后兼容必須長期存在著。
Go有自己的哲學, 如果能有和目前哲學不沖突的泛型實現, 他們是不會反對的.
如果只是簡單學學(或者叫抄襲)已經開源的語言的語法, 那是C++的設計風格(或者說C++從來都是這樣設計的, 有什么特性就抄什么), 導致了各種腦裂的編程風格.
編譯時泛型和運行時泛型可能是無法完全兼容的, 看這個例子:
type AdderT interface {
Add(a, b T) T
}
切換到新語言始終是一大步,尤其是當您的團隊成員只有一個時有該語言的先前經驗。現在,Stream 的主要編程語言從 Python 切換到了 Go。這篇文章將解釋stream決定放棄 Python 并轉向 Go 的一些原因。
Go 非常快。性能類似于 Java 或 C++。對于用例,Go 通常比 Python 快 40 倍。
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編程語言只是應用程序和數據庫之間的粘合劑。語言本身的性能通常并不重要。然而,Stream 是一個API 提供商,為 700 家公司和超過 5 億最終用戶提供提要和聊天平臺。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優化 Cassandra、PostgreSQL、Redis 等,但最終,您會達到所使用語言的極限。Python 是一門很棒的語言,但對于序列化/反序列化、排名和聚合等用例,它的性能相當緩慢。我們經常遇到性能問題,Cassandra 需要 1 毫秒來檢索數據,而 Python 會花費接下來的 10 毫秒將其轉換為對象。
看看我如何開始 Go 教程中的一小段 Go 代碼。(這是一個很棒的教程,也是學習 Go 的一個很好的起點。)
如果您是 Go 新手,那么在閱讀那個小代碼片段時不會有太多讓您感到驚訝的事情。它展示了多個賦值、數據結構、指針、格式和一個內置的 HTTP 庫。當我第一次開始編程時,我一直喜歡使用 Python 更高級的功能。Python 允許您在編寫代碼時獲得相當的創意。例如,您可以:
這些功能玩起來很有趣,但是,正如大多數程序員會同意的那樣,在閱讀別人的作品時,它們通常會使代碼更難理解。Go 迫使你堅持基礎。這使得閱讀任何人的代碼并立即了解發生了什么變得非常容易。 注意:當然,它實際上有多“容易”取決于您的用例。如果你想創建一個基本的 CRUD API,我仍然推薦 Django + DRF或 Rails。
作為一門語言,Go 試圖讓事情變得簡單。它沒有引入許多新概念。重點是創建一種非常快速且易于使用的簡單語言。它唯一具有創新性的領域是 goroutine 和通道。(100% 正確CSP的概念始于 1977 年,所以這項創新更多是對舊思想的一種新方法。)Goroutines 是 Go 的輕量級線程方法,通道是 goroutines 之間通信的首選方式。Goroutines 的創建非常便宜,并且只需要幾 KB 的額外內存。因為 Goroutine 非常輕量,所以有可能同時運行數百甚至數千個。您可以使用通道在 goroutine 之間進行通信。Go 運行時處理所有復雜性。goroutines 和基于通道的并發方法使得使用所有可用的 CPU 內核和處理并發 IO 變得非常容易——所有這些都不會使開發復雜化。與 Python/Java 相比,在 goroutine 上運行函數需要最少的樣板代碼。您只需在函數調用前加上關鍵字“go”:
Go 的并發方法很容易使用。與 Node 相比,這是一種有趣的方法,開發人員必須密切關注異步代碼的處理方式。Go 中并發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競爭檢測器。這樣可以很容易地確定異步代碼中是否存在任何競爭條件。
我們目前用 Go 編寫的最大的微服務編譯需要 4 秒。與以編譯速度慢而聞名的 Java 和 C++ 等語言相比,Go 的快速編譯時間是一項重大的生產力勝利。我喜歡在程序編譯的時候摸魚,但在我還記得代碼應該做什么的同時完成事情會更好。
首先,讓我們從顯而易見的開始:與 C++ 和 Java 等舊語言相比,Go 開發人員的數量并不多。根據StackOverflow的數據, 38% 的開發人員知道 Java, 19.3% 的人知道 C++,只有 4.6% 的人知道 Go。GitHub 數據顯示了類似的趨勢:Go 比 Erlang、Scala 和 Elixir 等語言使用更廣泛,但不如 Java 和 C++ 流行。幸運的是,Go 是一種非常簡單易學的語言。它提供了您需要的基本功能,僅此而已。它引入的新概念是“延遲”聲明和內置的并發管理與“goroutines”和通道。(對于純粹主義者來說:Go 并不是第一種實現這些概念的語言,只是第一種使它們流行起來的語言。)任何加入團隊的 Python、Elixir、C++、Scala 或 Java 開發人員都可以在一個月內在 Go 上發揮作用,因為它的簡單性。與許多其他語言相比,我們發現組建 Go 開發人員團隊更容易。如果您在博爾德和阿姆斯特丹等競爭激烈的生態系統中招聘人員,這是一項重要的優勢。
對于我們這樣規模的團隊(約 20 人)來說,生態系統很重要。如果您必須重新發明每一個小功能,您根本無法為您的客戶創造價值。Go 對我們使用的工具有很好的支持。實體庫已經可用于 Redis、RabbitMQ、PostgreSQL、模板解析、任務調度、表達式解析和 RocksDB。與 Rust 或 Elixir 等其他較新的語言相比,Go 的生態系統是一個重大勝利。它當然不如 Java、Python 或 Node 之類的語言好,但它很可靠,而且對于許多基本需求,你會發現已經有高質量的包可用。
Gofmt 是一個很棒的命令行實用程序,內置在 Go 編譯器中,用于格式化代碼。就功能而言,它與 Python 的 autopep8 非常相似。我們大多數人并不真正喜歡爭論制表符與空格。格式的一致性很重要,但實際的格式標準并不那么重要。Gofmt 通過使用一種正式的方式來格式化您的代碼來避免所有這些討論。
Go 對協議緩沖區和 gRPC 具有一流的支持。這兩個工具非常適合構建需要通過 RPC 通信的微服務。您只需要編寫一個清單,在其中定義可以進行的 RPC 調用以及它們采用的參數。然后從這個清單中自動生成服務器和客戶端代碼。生成的代碼既快速又具有非常小的網絡占用空間并且易于使用。從同一個清單中,您甚至可以為許多不同的語言生成客戶端代碼,例如 C++、Java、Python 和 Ruby。因此,內部流量不再有模棱兩可的 REST 端點,您每次都必須編寫幾乎相同的客戶端和服務器代碼。.
Go 沒有像 Rails 用于 Ruby、Django 用于 Python 或 Laravel 用于 PHP 那樣的單一主導框架。這是 Go 社區內激烈爭論的話題,因為許多人主張你不應該一開始就使用框架。我完全同意這對于某些用例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有人想構建一個簡單的 CRUD API,他們將更容易使用 Django/DJRF、Rails Laravel 或Phoenix。對于 Stream 的用例,我們更喜歡不使用框架。然而,對于許多希望提供簡單 CRUD API 的新項目來說,缺乏主導框架將是一個嚴重的劣勢。
Go 通過簡單地從函數返回錯誤并期望調用代碼來處理錯誤(或將其返回到調用堆棧)來處理錯誤。雖然這種方法有效,但很容易失去問題的范圍,以確保您可以向用戶提供有意義的錯誤。錯誤包通過允許您向錯誤添加上下文和堆棧跟蹤來解決此問題。另一個問題是很容易忘記處理錯誤。像 errcheck 和 megacheck 這樣的靜態分析工具可以方便地避免犯這些錯誤。雖然這些變通辦法效果很好,但感覺不太對勁。您希望該語言支持正確的錯誤處理。
Go 的包管理絕不是完美的。默認情況下,它無法指定特定版本的依賴項,也無法創建可重現的構建。Python、Node 和 Ruby 都有更好的包管理系統。但是,使用正確的工具,Go 的包管理工作得很好。您可以使用Dep來管理您的依賴項,以允許指定和固定版本。除此之外,我們還貢獻了一個名為的開源工具VirtualGo,它可以更輕松地處理用 Go 編寫的多個項目。
我們進行的一個有趣的實驗是在 Python 中使用我們的排名提要功能并在 Go 中重寫它。看看這個排名方法的例子:
Python 和 Go 代碼都需要執行以下操作來支持這種排名方法:
開發 Python 版本的排名代碼大約花了 3 天時間。這包括編寫代碼、單元測試和文檔。接下來,我們花了大約 2 周的時間優化代碼。其中一項優化是將分數表達式 (simple_gauss(time)*popularity) 轉換為抽象語法樹. 我們還實現了緩存邏輯,可以在未來的特定時間預先計算分數。相比之下,開發此代碼的 Go 版本大約需要 4 天時間。性能不需要任何進一步的優化。因此,雖然 Python 的最初開發速度更快,但基于 Go 的版本最終需要我們團隊的工作量大大減少。另外一個好處是,Go 代碼的執行速度比我們高度優化的 Python 代碼快大約 40 倍。現在,這只是我們通過切換到 Go 體驗到的性能提升的一個示例。
與 Python 相比,我們系統的其他一些組件在 Go 中構建所需的時間要多得多。作為一個總體趨勢,我們看到 開發 Go 代碼需要更多的努力。但是,我們花更少的時間 優化 代碼以提高性能。
我們評估的另一種語言是Elixir.。Elixir 建立在 Erlang 虛擬機之上。這是一種迷人的語言,我們之所以考慮它,是因為我們的一名團隊成員在 Erlang 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對于我們的用例,我們注意到 Go 的原始性能要好得多。Go 和 Elixir 都可以很好地服務數千個并發請求。但是,如果您查看單個請求的性能,Go 對于我們的用例來說要快得多。我們選擇 Go 而不是 Elixir 的另一個原因是生態系統。對于我們需要的組件,Go 有更成熟的庫,而在許多情況下,Elixir 庫還沒有準備好用于生產環境。培訓/尋找開發人員使用 Elixir 也更加困難。這些原因使天平向 Go 傾斜。Elixir 的 Phoenix 框架看起來很棒,絕對值得一看。
Go 是一種非常高性能的語言,對并發有很好的支持。它幾乎與 C++ 和 Java 等語言一樣快。雖然與 Python 或 Ruby 相比,使用 Go 構建東西確實需要更多時間,但您將節省大量用于優化代碼的時間。我們在Stream有一個小型開發團隊,為超過 5 億最終用戶提供動力和聊天。Go 結合了 強大的生態系統 、新開發人員的 輕松入門、快速的性能 、對并發的 可靠支持和高效的編程環境 ,使其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Stream 仍然在我們的儀表板、站點和機器學習中利用 Python 來提供個性化的訂閱源. 我們不會很快與 Python 說再見,但今后所有性能密集型代碼都將使用 Go 編寫。我們新的聊天 API也完全用 Go 編寫。
因為內存管理粗糙。經常看到fmt.xxx導致內存占用太多,反射導致內存占用太多的抱怨。
go語言適合寫服務器組件,那種和業務數據無關的服務器。比如數據庫服務器、web服務器、日志搜索引擎等。如果用來寫一個crm管理系統,非常累,因為缺乏好多高級特性和龐大的第三方庫,而且語法比較單一,總體感覺就跟寫命令行差不多。
Go語言是谷歌2009發布的編程語言,這個語言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在運行速度接近C/C++語言的基礎上(注意是接近),降低開發者的門檻,減少開發難度。
Go語言,在功能上沒有超過C/C++,適用者為沒有C/C++經驗的開發者,開發出接近C效率的程序。對于已經熟練掌握C/C++的開發者來說,Go語言沒有優勢,還要重學語法,適應開發環境,明顯是不符合效率的。
總結
其實語言這東西,都有其優勢和劣勢。而且有些東西并不是純技術的。比如java的優勢在于清晰的語意表達。寫代碼的上限不高,但是下限也不低,適合工業開發。
而go呢,不得不說go在微服務這塊有先天優勢。畢竟java中要實現go的很多功能,需要引入第三方庫。很笨重。而go原生支持,這個微服務就很輕巧。但是go的語法太活,工業用是一個挺大的弊端。
文章題目:go語言發明者獲獎,go語言的作者
本文網址:http://m.newbst.com/article38/dssiipp.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響應式網站、標簽優化、網站導航、企業網站制作、微信小程序、移動網站建設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