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tter是谷歌的移動UI框架,可以快速在iOS和Android上構建高質量的原生用戶界面。 Flutter可以與現有的代碼一起工作。在全世界,Flutter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和組織使用,并且Flutter是完全免費、開源的。(-中文網;-英文網)
十多年的密山網站建設經驗,針對設計、前端、開發、售后、文案、推廣等六對一服務,響應快,48小時及時工作處理。成都全網營銷的優勢是能夠根據用戶設備顯示端的尺寸不同,自動調整密山建站的顯示方式,使網站能夠適用不同顯示終端,在瀏覽器中調整網站的寬度,無論在任何一種瀏覽器上瀏覽網站,都能展現優雅布局與設計,從而大程度地提升瀏覽體驗。創新互聯從事“密山網站設計”,“密山網站推廣”以來,每個客戶項目都認真落實執行。
Flutter是一種趨勢,勢必會取代RN,成為最主流的跨平臺開發框架,基于Dart語言。ios開發必須Mac電腦。android開發window、linux、Mac均可。
最近在做的一個項目,項目的前期采用Weex開發。但是隨著交互復雜度的增加,Weex一處開發多處多處運行的特征并沒有很好的體現,相反很多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做IOS和Android的適配。如今火熱的Flutter相比Weex和Rn來說,給出了更好的跨平臺解決方案。所以我們設計了一套基于Weex實現,底層跑在Flutter Engine上的框架。
底層的Runtime采用isolate engine,框架業務邏輯,Dom的解析邏輯和Render邏輯都跑在這里。
渲染引擎采用Flutter的Skia,徹底剝離了Android和IOS的差異性.
將Weex VirsualDom的解析都替換成Flutter Widget.
設計基于Weex2Dart的Brider,使JS和Dart可以相互調用
weex-demo的性能展示
release環境下采用AOT模式,性能會有質的飛躍。
Android-Release版本只有10m大小
相比Weex和Rn具有更好的性能,同時具有更好的跨平臺性
相比Flutter,具有動態部署的能力(Flutter Release采用AoT模式并沒有動態部署的能力,即使Debug版本也只是開發環境下才有動態化能力并沒有可以實施項目的能力)
只需要會Weex開發或則Rn開發就可以,不需要額外學習Dart,已有的Weex項目可以無縫切換。
Flutter是谷歌公司推出的跨終端的開發框架,支持Android、iOS和WEB終端。1.0版在2018年12月5日發布,目前的最新版本是1.5,它采用的開發語言是Dart,Dart也是谷歌開發的計算機編程語言,語法類似C,是編譯型語言:
hello world例子,打印字符串“Hello World!”:
1、沒有橋接層
React Native、Weex等技術都是跨終端的框架,然而性能跟原生App存在很大差距。這是由于它們的工作原理決定的:
React Native、Weex等技術多了一個橋接層,所以界面渲染會慢一些,由于UI渲染非常頻繁,想要不卡頓,基本上比較難,性能和用戶體驗跟原生代碼有差距。而這恰恰是Flutter的優勢所在:
Dart可以被編譯成不同平臺的本地代碼,讓Flutter不通過橋接層直接跟平臺通信,自然性能會快一些。
2、編譯執行
JavaScript是解釋執行的,Dart是編譯執行的,性能誰好一目了然。
3、Flutter Engine虛擬機
Flutter是依靠Flutter Engine虛擬機在iOS和Android上運行的,Flutter Engine使用C/C++編寫,開發人員通過Flutter框架直接和API在內部進行交互,所以具有輸入低延遲和UI渲染高幀速率的特點。除了這特點之外,Flutter還提供了自己的小部件,Flutter小部件是使用從React獲取靈感的現代框架構建的。 中心思想是您使用小部件構建UI。
窗口小部件根據其當前配置和狀態描述了它們的視圖。 當窗口小部件的狀態發生更改時,窗口小部件會重建其描述,框架將根據前面的描述進行區分,以確定底層呈現樹從一個狀態轉換到下一個狀態所需的最小更改。可以直接在OS平臺提供的畫布上進行描繪,也就是一些核心類庫直接放到虛擬機里面,調用起來更快。
從它的系統結構可以看出,類似安卓的ART(Android Run Time)虛擬機,同樣采用AOT(Ahead of TIme)技術,會在APP安裝時就編譯成機器語言,不再解釋執行,從而優化了APP運行的性能。
4、自帶渲染引擎
Flutter使用谷歌自己的Skia渲染引擎,而Android系統自帶Skia引擎,iOS平臺上Flutter也會把Skia引擎打包到APP中,從而實現了高效渲染。而React Native通過橋接層訪問原生UI,操作頻繁就容易出性能問題。
綜合所述,Flutter 是性能最接近原生代碼 的一種開發框架,未來也會是構建谷歌Fuchsia應用的主要方式,前途不可限量,唯一的問題就是需要學習一門新的語言:Dart,而有Java或者C#語言基礎的程序員會比較容易學習。
此框架旨在將常規的Flutter項目中使用到的通用(與業務無關)的功能從剝離出來,構成Flutter開發項目的框架,在開發新的Flutter項目時,可以直接引用本項目 import 'package:framework/framework.dart' 來使用框架中相關的功能,提升開發效率。 github項目地址
此框架目前包含以下功能模塊:接口請求API模塊、消息提示模塊、路由模塊、統一錯誤處理、日志模塊、屏幕適配測試、自定義UI組件庫、本地存儲模塊構成
Flutter是一個移動應用程序的軟件開發工具包(SDK),具有以下特征:
跨平臺應用的框架,沒有使用WebView或者系統平臺自帶的控件,使用自身的高性能渲染引擎自繪
簡化版的瀏覽器,最大限度在android和ios上統一UI,包括業務邏輯和用戶體驗
開發語言使用dart,結合C, C++, 和Skia(2D渲染引擎)構建
支持hot reload,包含著完整的控件和工具鏈
一切皆控件,控件是每個Flutter應用程序的基本構建塊,與分離視圖、控制器、布局和其他屬性的框架不同,Flutter具有一致的統一對象模型:控件。一個控件可以定義:結構元素(比如按鈕或菜單)、風格元素(比如字體或顏色方案)、布局的方面(比如填充)、一些業務邏輯等
組合大于繼承,控件本身通常由許多小型、單用途的控件組成,結合起來產生強大的效果,類的層次結構是扁平的,以最大化可能的組合數量
強化版的WebView,框架僅提供一個View層,大部分功能要依賴原生
目前只能夠運行大部分Dart代碼(不能引入dart:mirrors或dart:html庫)
不久前,谷歌正式推出 Jetpack Compose 1.0 版本。近日,JetBrains 在此基礎上發布了 Compose Multiplatform Alpha 版本,旨在將 Compose 擴展到桌面和 Web 端。
Compose Multiplatform 由 Compose for Desktop 和 Compose for Web 組成,通過 Kotlin Multiplatform 支持許多不同的平臺。其中,Compose Desktop 采用 Google 的 Skia 圖形庫,來實現在 Windows、macOS 和 Linux 上的 UI 繪制,借此在所有支持的操作系統中提供統一的體驗,類似于 Flutter 的做法。
根據 Kotlin 團隊的說法,相比起 Electron 框架,Compose Multiplatform 在內存消耗、安裝大小和 UI 渲染性能等方面將有更明顯的優勢。隨著 Alpha 版本的發布,Compose Multiplatform 還收獲了新的 Android Studio 插件,包括對在 IDE 中顯示組件預覽的支持以及許多附加功能。
我們希望通過本文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 Compose 的跨平臺能力,以及 JetBrains 將 Compose 從 Android 擴展到這些其他平臺背后的主要驅動力是什么。
基于 Jetpack Compose 1.0
由谷歌打造的 Jetpack Compose 是一款用于在 Android 應用程序之內構建用戶界面的官方框架,上周剛剛發布 1.0 版本。與此同時,Android Studio 代號“極狐”的首個穩定版 2020.3.1 也正式亮相。
盡管才剛迎來 1.0,但谷歌表示“目前 Play Store 中已經有超過 2000 款應用程序在使用 Compose——更重要的是,就連 Play Store 這款應用本身也在使用 Compose。”谷歌方面還表示,“我們一直在與一些頂級應用的開發人員進行合作,他們的反饋和支持幫助我們使 1.0 版本更加強大。”
Jetpack Compose for Android 迎來 1.0 版本
Compose 基于 Kotlin 開發,而 Kotlin 與 Android Studio(即官方指定的 Android IDE)均來自開發工具廠商 JetBrains。雖然 Jetpack Compose 專為 Android 打造(與谷歌的 Flutter 框架不同), 但 JetBrains 公司堅信 Compose 完全能夠獲得跨平臺能力 。
Compose for Desktop: 這只是開始
Compose Multiplatform 可以說是該框架面向 MacOS、Linux、Windows 以及 Web 開設的一個端口,目前剛剛發布 1.0 Alpha 版本。雖然尚處于早期開發階段,但 JetBrains 表示,其已經“為開發人員帶來能夠基本安全使用的穩定 API”。
TheRegister 就此事詢問了 JetBrains 公司 Compose 項目負責人 Nikolay Igotti,希望了解為什么該公司在擁有了已經廣泛應用于 IntelliJ IDEA IDE 及多種豐富變體的桌面應用程序跨平臺 Java 框架之外,還要費力開發 Compose for Desktop。Igotti 的回答是,“舊有 Java 框架基本上就是修改版的 Swing。Swing 屬于默認 JDK UI 框架,Swing 和 AWT(Abstract Windows Toolkit,抽象窗口工具包)。Compose 則完全是另一碼事,當然我們也在設計中考慮到了互操作性需求……Swing 這套框架太陳舊了,最早出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多年來人們對于 UI 的設計思路已經天翻地覆,Swing 顯然滿足不了要求了。”
JetBrains IDE 中的 Compose for Desktop 項目
Compose 與 Swing 有一個比較大的共同點:與其他使用本機控件的跨平臺框架,比如例如 Java 的 SWT(Standard Widget Toolkit)以及微軟的 Xamarin 有所不同,它們選擇自主繪制控件。Compose 使用的 Skia 開源圖形庫,也在谷歌 Chrome、Flutter 及其他眾多框架當中得到廣泛應用。那這是否意味著 Compose 應用程序將沒有自己的原生外觀?對此,Igotti 的回應是,“這取決于開發人員的選擇,取決于他們如何為應用程序設置主題。在這方面,Compose 的情況與 Flutter 等其他框架沒什么區別。”
那 Compose for Desktop 應用程序是否依賴于 JVM(Java Virtual Machine)運行?Igotti 表示,“我們也知道,JVM 應用程序的發布情況可能比較棘手。因此我們提供自己的 Gradle 插件,其使用 jpackage 與 Jlink 以 JVM 應用程序為基礎制作原生應用程序。Mac 的.dmg、Windows 的 MSI、Linux 的 deb 包等均可實現,大家用不著擔心 JVM。”
也就是說,開發成果將會是一款被精心包裹起來的 JVM 應用程序。JetBrains 還有一款用于解決這個問題的 Kotlin/Native 編譯器,“預計將在未來發布,或者專門用于桌面開發。”
對應用程序的另一種思考方式
那 Web 應用程序方面呢?Igotti 回應稱,“我們使用 Kotlin/JS 編譯器。”Compose 的 Web 版本不如桌面版先進,說明文檔中也警告稱“API 尚未最終確定,預計會發生重大變化。”此外,雖然 Web 版本確實使用 Compose 模型,但 API 卻完全不同,而且會使用 HTML 與 CSS。所以,Web 版與 Compose for Desktop 之間能夠共享的代碼應該比較少。
據 Igotti 介紹,“Compose 代表著一種不同的應用程序思考方式。狀態即 UI 的真實來源,而 UI 本身是無狀態的,其表達永遠由狀態計算得出。在這方面,Compose for Web 采用一組相同的原語,完全相同的狀態管理思路。但是對于具體的小部件集合與排列方式,Web 版與桌面版之間確實無法互通。”
說到這里,為什么要把 Compose for Android 擴展到多種其他平臺之上?“Compose 的目標受眾主要分為三類。首先是使用 Kotlin 與 Compose 的 Android 開發人員,他們希望把自己的開發成果交付至其他平臺;其二是純 Kotlin 開發人員,他們希望以‘一次編寫、隨處運行’的方式開發新的應用程序;第三則是那些不太熟悉 Kotlin 或者 Compose,但又希望開發出精美 UI 的用戶,我們希望能為他們提供實現目標的工具。”
Igotti 并沒有給出具體的發布日期,但表示自己希望 Beta 版能在今年秋天發布,“我們也希望能在今年之內推出 1.0 版本。”項目本身是完全開源的,“二十一世紀了,框架在大多數人們心目中就不應該收費。我們只是想開發一款長期缺失的軟件”,補足 JetBrains 當前商業模式中的工具鏈。
那么,JetBrains 會在自己的其他工具中使用 Compose 嗎?事實上,他們的 JetBrains Toolbox(用于管理已安裝的 IDE)已經在使用 Compose,但 Igotti 表示短時間內 Compose 還無法取代 IntelliJ IDEA 等現有框架。“編輯器是其中最復雜也最重要的組件,經歷了 20 年的發展演進,我們幾乎不可能在中途進行重寫了。無論是 JetBrains 還是我個人,都不打算強迫每個人都轉而使用 Compose。我們的目標是為原有框架選項滿足不了的用戶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寫在最后
那么,為什么除了 Flutter 之外,我們還需要另一個跨平臺框架?雖然谷歌的 Flutter 最開始主要面向移動設備,但現在也開始向桌面及 iOS 進軍,甚至比 Compose 還搶先了一步。不過,根據 StackOverflow 的最新調查, Flutter 使用的語言為 Dart;盡管 Dart 語言的人氣正在增長(正是受到 Flutter 的推動),但仍然無法與 Kotlin 相提并論。
Compose 代表著一種獨特的 UI 構建方法,也許最期待 Compose 跨平臺功能的受眾,正是那些曾在 Android 上使用過它、又特別喜歡這種 UI 構建體驗的開發者。
想要進一步了解 Compose,國內 Android 開發者可訪問以下鏈接查看中文手冊:
延伸閱讀:
名稱欄目:flutter安卓框架,Flutter 安卓
網頁URL:http://m.newbst.com/article46/dsseihg.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網站建設、網站策劃、網站營銷、定制開發、營銷型網站建設、App設計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