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指釋教造像。金銅佛像是用銅鍛造,表面鎏金或不鎏金的佛像。漢傳和藏傳是其兩大支柱。現如今在市場上常能見到的是明清期間的著作,以藏傳佛像居多。
漢傳主要承受的是印度顯教流行期的犍陀羅、馬土臘等幾種造像風格和辦法,外型相對簡略,形象寬厚溫文,大多是一頭二臂,以寂靜像居多;
藏傳主要承受的是印度密教期的東印度、尼泊爾、斯瓦特、克什米爾等幾個藝術流派的影響,外型以憤恨像居多,多為多面多臂或異類身,有坐、立、舞等各種姿態。
下面講講明清金銅佛像判定的幾個要點:
一、銅材
明代漢傳佛像通常用青銅,藏傳佛像通常用紅銅;清代漢傳、藏傳佛像才有用黃銅鍛造的,但乾隆期間漢傳佛像也有用紅銅鍛造的。
因而,明代款式的佛像只需顯露哪怕是米粒巨細的黃銅色,就必是新仿佛像無疑。
二、銅質
古人基于信仰,把鍛造佛像看得非常神圣,故不管用何種銅,皆原料精巧;而新仿佛像為節省成本,通常用粗銅、雜銅鍛造,因而佛像底邊過厚或厚薄紛歧,乃至有殘缺。
三、規制
明清鍛造佛像有嚴厲的規制(儀規),各部位的份額、結啥手印、啥佛或菩薩等持啥法器、佛與菩薩各坐啥底座等等都有定規;佛像全體端莊高雅,面龐慈祥,各部位寫實性強、外型精確。如果是官鑄佛像,則官款的方位必在底座前面,不可在底座后邊。若鑲嵌,則多是綠松石、青金石。新仿佛像則通常不合規制。
四、技術
(一)鍛造技術。
傳統佛像多選用失蠟法(又名剝蠟法、撥蠟法)制成范摸而鍛造。其過程是:
1.先制泥芯,用6個圓鋼筋或三根8號鉛絲扎成骨架,掛約5毫米泥料、稠粥狀細泥料塑成型芯,泥料多為炭末泥(由通過籮篩的炭末、細砂、粘土構成)與三合土。
2.在泥芯上貼蠟片,又稱“捏蠟”;貼好后,用硬木做的“壓子”撥塑各個細部,五官、衣紋等,制造成蠟型。
•
焊修附飾物,如背光、衣帶等附飾,用手捏出大形,粘附后再細刻。
•
燙焊澆注冒口系統,大、中型鑄件加芯撐(多為手藝鐵打四棱方釘或扁銅釘),小型佛像不加芯撐。
3.在蠟型上貼外層背料,亦即包裹泥衣,俗稱“糙泥”。泥料有馬糞泥和紙漿泥(馬糞泥,干馬糞搓碎過篩與粘土加水拌成;紙漿泥由粘土加爐灰末、紙漿、水搗拌而成)。
4.陰干后加熱脫蠟,焙燒。
5.埋包澆注。
6.打碎內外范模,得到半成品即毛坯。
7.對毛坯進行細加工:銼、磨、鏨刻紋飾,用椴木炭將銼劃痕磨拋光。
8.鎏金或涂泥金、貼金。
鎏金是將純金碾成薄片,剪成絲條狀,與碎玻璃按份額配合在石碾中碾碎成粉末狀,溶于水銀,用小玻璃棒一點點涂改于銅像上,然后火烤而成。
泥金是用金粉調和在大漆中涂飾。
貼金即是先涂膠,然后將金箔貼上去。
了解了古代銅佛制造技術,就可以對照特征辨別真偽了。
首先在佛像內壁凹處找一找鑄范殘留物。如果有黑炭泥、灰色三合土屬正常,如有白色石英砂塊,必為現仿。
再看支撐釘,通常多為四棱鐵釘,手藝打鍛的,有些佛像選用銅釘。釘尖則多為曲折的,這是因為鍛造后掏挖內范芯時,用硬器砸彎的。有的釘大、釘多較顯著,有的釘小量少,但也是較易看到的。有些鐵釘齊根銹斷了,用刻刀挖一下鐵銹鐵釘根子在銅內。
如今做假者用多塊小疙瘩鐵銹粘在內壁上,或用一截現代圓釘嵌在內壁上,再用酸咬蝕成鐵銹狀。遇到這種有疑點情況時用刻刀挖一挖,如顯露新圓釘、新銅根柢,就必假。
鎏金佛像
網頁題目:古代銅鎏金佛像鑒定方法
本文鏈接:http://m.newbst.com/hangye/tongdiaosu/n88139.html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