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馬云與王健林就“電子商務能否取代傳統實體零售”對賭1億元,之后進化到雷軍與董明珠的10億豪賭,仿佛給人以兩種模式水火不容的感覺。難道實體企業一定要視互聯網思維為洪水猛獸嗎?
未必。今天創新互聯來捋一捋工業用品的互聯網
網絡營銷之路。
我們看到實體制造業對互聯網思維的思考,從單純的模仿到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康莊大道。
小企業的思考:從線下到線上的直銷模式 在阿里巴巴取得將整個中國帶入網購熱潮之后,制造業行業也興起了一股“網購風”。從零部件行業開始,出現了線下到線上的轉變。他們號稱結合S2b的創新型理念,為線下工業零部件賣家提供一站式供貨平臺,如米斯密、螞蟻工場等。
兩者的區別在于米斯密是直銷加代理的模式,而螞蟻工場基本只做直銷,也有貼牌生產,有著螞蟻工場的LOGO,代理占了很少一部分比例。所以他們主要以各種非核心零部件為主,較為單一且標準,但是已經具備線上銷售的優勢即價格透明、快速響應,且螞蟻工場能做到非標件的即時報價。所以他們只能叫線上平臺,還不能叫電商平臺。
大企業的支撐:平臺化出現 后來,制造業電商模式的進化開始了,大企業入局了,電商平臺開始出現了。
以電商為載體,后續將基于工業設備交易和維保服務,給買賣雙方免費提供設備管理系統服務,進而通過產業數據的沉淀和應用,對產業資源進行整合和高效匹配,為工業企業提供更加低成本、更加高效的運營服務。
看得見的價值和不確定的未來 但是從工業直銷到平臺,都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有自己的實體企業。而現在的快消品平臺,都是沒有自己實體品牌的入駐。而工業平臺的出現,背后則是現在制造業痛苦的局面,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認為這是由多重因素疊加造成的,除了與行業周期相關外,很大的問題在于“信息不對稱”,導致在B2B領域,包括交易、管理、溝通、服務在內的各項成本都特別高。
以機器人行業為例,在交易成本方面,制造商和集成商是分開的,由于信息不對稱,很多中間的利潤都被代理商和經銷商賺走了。
在管理成本方面,例如每個工廠需要有大量采購人員,采購人員每天要在不同的供應商中作比較,管理費用非常高。
在溝通成本方面,一個設備交易就涉及到多個環節,如采購環節要談價格和商務,設備部門要評估設備的性能,使用部門要根據其工藝和產能進行評估,此外也許還涉及自動化部門、工藝部門等的溝通。
在服務成本方面,如機器人和自動化提供商,在服務半徑范圍內的某一家工廠就會有很多設備,一旦出問題往往希望半小時就得到解決。對于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的大企業而言,可以儲備一大批維護人員,而小企業則沒辦法,導致旺季時,設備維護人員不夠用;淡季時,維護人員又顯得過多了。
這些都是平臺化的優勢,但萬事萬物沒有絕對,工業用品區別于快消品,新零售模式下,他的銷量到底如何,而且平臺會不會受到大企業的影響,未來會不會催生出純做工業平臺不做本體的企業,平臺模式如何盈利等等問題,都需要時間去發現、解決、驗證。
分享名稱:工業用品的互聯網之路
網站網址:http://m.newbst.com/news/9322.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企業網站制作、外貿網站建設、商城網站、微信小程序、虛擬主機、網站設計公司
廣告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