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4 分類: 網站建設
信息共享、擴散與整合,百萬人同時在線協作文檔,數字工具不斷演化,提高了信息協同的效率,傳遞了互聯網普惠的價值。這類媒介形式都有著怎樣的共性呢?
首先是極簡的產品特性。在線表格,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辦公工具,具備瀏覽、編輯、分享的基礎功能,在信號一般的環境里也有可能被打開,意外地在一次災難性事件中傳播了最實用的信息。
一個入口,能夠集納無數原子化的力量。信息傳遞的形式在革新,流程也不斷簡化。
第二點是珍貴的實時性。不同于傳統媒體時代報紙上刊登的尋人啟事,網絡時代“刷新即可得”的模式在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大程度地降低了信息損耗。社交媒體不斷翻新的“信息接力”,文檔中一個又一個不同顏色的閃爍光標,這種與你同在的場景為人們提供了獨有的安全感。
這種“情感同行”背后體現出兩種價值:一種是團結,因為共同的愿景,過去的陌生人成為此刻的伙伴;另一種是彌補信息差,共享環境里,會有掌握更多信息和資源的人,例如組織線上問診的醫生、提供避險場所的商戶等等,借助共享媒介,這些人所掌握的信息更便捷地傳達給了其他人。
第三點則是對信息的充分信任。人們所付諸的信任其實也是一種資源,讓信息能夠在技術的投影之下發揮更大作用:除了“救命文檔”,央視、騰訊、快手、知乎等各大平臺所開設的緊急互助渠道也是如此。
這種由平臺、參與者、救助者、自救者彼此信任、共同搭建而起的“信息虹橋”,像是創造了一個“道德算法”,人的倫理與價值觀被嵌入技術之中,提高了此類媒介的可靠性與安全性。
不過,相比過去的全網尋人或者尋找稀缺血型的接力,這一次社交網絡救援目的性更加明確、速度更快,扁平化的信息交流讓更多的民間力量被看見和被關注。從這個角度來講,數字工具作為媒介,賦予了“協同共享”更深度的實現方式。
在相關學者關于“群體活動”定義的討論中,主體之間的信息交換存在不同深度的互動方式,而“協同”作為相對較為“深入”的一個等級,提供了高的信息密度,也將境界上升為“為完成共同目標而協作”。[1]
按照這個定義來說,微信聊天中的救援信息互換算作“交流”,知乎中對洪災提出的回答建議算作“貢獻”,官方對救災的多方指示算作“協調”與“合作”,而不斷更新的在線文檔則可以被稱為“更加深度的協同”。
全國各地形形色色的個體,在看似簡單的文檔編輯背后,實際上都發揮著自組織、自生產精神,運用數字技術為需要幫助的生命尋找機遇。
文章標題:互聯網信息共享,百萬人同時在線協作文檔,這類媒介形式都有著怎樣的共性呢?
標題路徑:http://m.newbst.com/news31/140281.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用戶體驗、域名注冊、云服務器、外貿建站、響應式網站、虛擬主機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
猜你還喜歡下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