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观看又色又爽又黄的小说免费_美女福利视频国产片_亚洲欧美精品_美国一级大黄大色毛片

粉絲出現負增長,企業公眾號怎么才能脫穎而出?

2020-11-02    分類: 網站建設

公眾號運營
2017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一,很多企業建站新媒體從業者會發現,現在的新媒體越來越難做了。微信公眾號頭條打開率不足5%,甚至有些公眾號的粉絲出現了負增長,把這些問題總結下,主要表現為4個方面:
1.企業對待新媒體的態度變成了《從入門到放棄》,減少預算,要求變現。
2.新媒體要同步的平臺太多,20%的時間在寫內容,80%的時間在琢磨標題
3.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唯一不變的是發一篇文章掉一片粉,做夢都在掉粉。
4.處理的事情越來越雜,左手直播,右手社群。但對自己成長的路徑很迷茫。
那么,作為企業的新媒體小編,該如何解決上述問題,突破瓶頸呢?在著手找到解決方案前,我們先來看看2017年的新媒體有哪些新趨勢。
2017的新媒體,有哪些新趨勢?
關于預測本身其實并不靠譜,因為未知因素太多。就如同馬云之前和亞馬遜CTO在2003年的時候預測電商,說了半天就是沒有說到移動端上去。因為那會手機都是非智能機。說不定新的AR,VR出現后,媒體又有新的變革,也統稱為新媒體。
泛新媒體時代,意味著新的一些機會,我按照平臺維度,簡單說下各個平臺玩法及需要避免的誤區。
1.微信:重啟
(1)整體流量穩定,但粉絲打開習慣嚴重下降下,微信公眾號分發入口可能進一步變革。目前搜索入口出現了朋友圈精選等。但入口太深。如果出現新的變動,第一時間follow。
(2)微信公眾號的馬太效應并不會加劇,大號面臨問題更多是營收與體量的平衡。
(3)小作坊式(1-3人)個人公眾號崛起勢頭仍然兇猛,并將瓜分大半長尾流量。
(4)給別人打廣告會越來越難,自己賣貨會變得主流。
(5)隨著訂閱號更名規則改變,企業和個人間的賬號買賣會興起(當然這是微信官方不提倡的,要注意合理的粉絲轉移,具體方法可以參考筆者之前寫的《如何半路接手一個公眾賬號》)
(6)小程序傳播對于有線下門店的企業是個機會,同時也開啟了以社群而非朋友圈的微引爆時代。
2.微博:轉移
(1)與微信的“老齡化”趨勢不同,微博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2)一線城市用戶集中發聲,二三四線城市用戶觀摩追星。
(3)從事件傳播角度,前幾年一般都是微博引爆,微信沉淀。后續可能改寫,微信引爆,微博二次引爆。最顯著的額例子就是羅一笑事件。
(4)從形勢看,微博運營包括投放,從圖文,會逐漸往短視頻(秒怕)和直播(一直播)轉移。
3.其他自媒體平臺:分化
(1)自媒體平臺會分化出不同的調性,比如今日頭條偏娛樂,一點資訊偏文藝等。
(2)自媒體平臺將從純內容分發,會逐漸嘗試粉絲的深度聚合形式。
(3)自媒體平臺內容圖文依然是主流,但短視頻比例將會提高。其提高速度和4G資費降低以及用戶養成習慣有關。
(4)直播純靠顏值起量會趨弱,更加注重才藝等方面,且趨于工作室,流水線型生產。企業直播會形成差異化。
企業新媒體想脫穎而出,要做好哪些事?
擁有新媒體賬號已經是企業標配,但是初衷可能需要改變。有的企業最初建立新媒體賬號,是為了品牌傳播,有的則是為了輿情監測。而有些則是為了跟風占坑。隨著企業的發展,產品形態的進化,也是時候進行二次定位了。
一、企業新媒體究竟要做什么
1.微信:猥瑣發育,別浪
企業對于微信的定位,一般分為三種:1傳播2掙錢3提供服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基本上會設置某一項為最重要的指標。
(1)傳播:三不唯
對于傳播層面,無疑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時也可以做輿情處理。寫出10W+,制造病毒傳播是每個企業夢寐以求的,但企業要做到二不唯:
不唯微信論:所有的CEO都玩微信,但并不等于所有的用戶都用微信,要做到因地制宜。有些人群如初學生,在qq的居多,所以顯然需要看重QQ公眾號/空間的傳播,防止造成刷遍朋友圈的假象。
不唯閱讀量論:閱讀量基本上取決于1.粉絲基數2文章質量3文章擴系數。這三者并不是絕對正相關的,要做到科學評判,而不是看絕對值。
百萬大號輕松10w+,并不一定是內容,而是基數太大。養生號輕松10w+,并不是文章質量好,而是人群擴散系數高。有些名人KOL文章閱讀量低,但是照樣收很高的廣告費,因為文章質量好,粉絲精準。
不唯熱點論:想要提高傳播量,要么造熱點,要么跟熱點。但是也不能盲目跟風,要結合自己專業相關領域去跟,要有態度的去跟。另外也不是什么熱點都可以跟,比如之前優衣庫事件,盲目跟風會反而會傷害品牌。
(2)掙錢
對于掙錢,媒體界活化石keso曾說直接的商業最好的商業。與其扭捏的靠三方廣告,還不如賣貨來的更加直接。當然做好粉絲的背書是關鍵。
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留好后手,現在一些大號例如邏輯思維等紛紛做起了APP,雖然遷移的成本高,但是萬一不小心,弄個封號,真是毀于一旦。
(3)提供服務
對于第三點,提供服務只是手段,一般都是freemium模式。當然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務,在微信上,服務號雖然已經擁擠不堪,但是機會仍然有。
小程序是一個機會,但是其應用場景還是線下居多,傳播層面也受到限制。可以占坑,但目前不要期望過高。
2.微博:抱團搞事兒
微博這個套路基本上企業已經玩得很熟了,最重要的兩個點,一市品牌傳播,二時輿情監測。
對于品牌傳播,微博自帶的一些商業產品要配套使用。比如說數據分析,抽獎平臺該買的還得買。粉絲通,粉絲頭條該做的還是得做。
這里要說明的一點趨勢品牌是:抱團玩法。這個玩法最早是段子手集團的普遍玩法,用來大號帶小號。所以快速形成了銅雀,牙仙,樓氏三大段子手集團。
當然品牌也能這么玩,玩接力,玩周年慶。更多玩的跨領域的合作,要“死皮賴臉”的往上蹭。比如說去年大火的海爾微博怒懟王健林,下面的品牌聯合抱團。
對于輿情監測,要建立監測及層級匯報機制。劃定相應的輿情等級,不要等火燒眉毛了才等著去解決。
3.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先占坑后篩選
(1)去年內容分口大熱,每家都有相應的作者計劃。但是每家調性不一樣,也會在某個領域占領高地。比如今日頭條可能是大眾娛樂化,百度百家注重商業科技。需要因地制宜,先全部開通,然后看效果,選擇一家進行重點運營。
(2)把內容做好是第一要務,順便標題黨。不要本末倒置。
(3)多嘗試這些平臺的一些創新功能,比如今日頭條問答,發狀態式的玩法。
(4)不要一味把讀者全部遷移到微信,后期這些平臺也會做社交關系鏈,順勢而為。
二、新媒體的組織架構
新媒體的組織架構常用的兩種設置思路,一種是按照職能,比如文案寫作,視頻制作,商務合作等,然后所有平臺進行分發。另一種則是按照平臺走,微信專門配幾個,微博專門配人。筆者更加建議第二種,因為平臺間存在差異化,專人可以更好的負責。
三、如何找到更合適的新媒體人
近兩年新媒體運營大熱,加上入門門檻低,新媒體從業人員也是五花八門,從記者轉的,從技術轉的,各個方向都有。
那么企業如何招到合適的新媒體人呢?新媒體內部也分很多崗位,比如說文案寫作,創意策劃投放等。除了對于專項技能的考核外,這幾項也筆者重點關注的。
1.行業沉淀
單純從操作技能來說,其實并沒有多大門檻,基本上只要肯學,一個月足矣。但行業沉淀的確不一樣,特別是某些領域,例如教育醫療等,專業性突出會非常重要。
2.新媒體感
做一個行業就有一個行業的感覺,首先我不接受完全的小白,至少面試前你可以自己建一個個人號玩玩,操作下后臺再來。
新媒體感也體現在一些具體的實操小細節上,比如問做微信的同學,微信后臺傳gif圖大是幾M?多圖文頭條的尺寸是多少?問社群的同學,個人號群發能群發鏈接嗎?個人號一天最多能加多少人?
新媒體雖然不是熟練工種,但是平時做的時候,一定要留意一些小細節。尤其在現在紅海之下,精細化運營尤為關鍵。
3.拓展思維
新媒體發展太快,技能是一方面,另外就是學習思考的能力。我一般會問這么幾個問題。
新媒體如果翻譯成英文,你會翻譯成哪個?
微信邀請人入群時,滿多少人不能直接拉人進去,而是會發送鏈接?微信為什么要這么設置?
簡單說話你理解的QQ和微信社群的區別?
這些問題是開放性問題,可能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是基本上能看出他對新媒體的理解以及潛力。
當然好的新媒體人在市場上依然十分稀缺,特別優秀有的直接去做自媒體去了。所以有時候還得從有潛力的實習生找起。
優秀的企業新媒體從業者,都要掌握哪些技能?
上面講的是新媒體行業趨勢以及企業的玩法,但一切終究需要落地到人身上。作為新媒體小伙伴17年應該如何跟上趨勢,成為一名優秀的新媒體從業者呢?
1.提升定向專業能力
新媒體運營大致分為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首先要提升自己某一專項技能,至少可以超過70%的人。總之是在gank前,悶聲發育。
(1)內容運營
內容運營從表現形式分為圖文(寫作,PS,漫畫等),音頻,視頻(短視頻,直播)等。
對于圖文類內容運營,純PGC雖然好,但是想要持續高產難度大。PUGC將會變得主流,既可以增加粉絲互動,提升內容廣度,還保證了內容的專業度。
內容創作最重要的是選題,對于10W+,也不要患得患失。14,15年的時候,可能一篇爆文可以推火一個號。但是在16年,用戶訂閱習慣已經下降,一篇閱讀百萬的文章,可能粉絲增加數都無法破千。靠文章推火,更需要的是短時間多篇爆文才能湊效,所以對選題的延續性,可讀性要求會更高。
內容創作除了傳統上的基本功,還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讓粉絲形成儀式感。儀式感不僅是是行文的風格,比如咪蒙的毒雞湯,王五四的一路黑。標題,排版,發文時間,頻率也同樣屬于。例如李叫獸之前周一發圖片預告,周二發文。形成固定的儀式后,能有效增加粉絲的辨識度。
相對于圖文,音視頻的內容覆蓋量更大,入門門檻也更高。特別是直播,涉及到眾多環節。如直播前腳本的制作,環節的設置,渠道的宣傳。直播中主講(播)的現場的時間,情緒把控,以及觀眾互動。直播后的內容沉淀,二次傳播。
基本上需要一個團隊分工合作完成。在眾多流程中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例如去年我參與完成的一個直播,100多萬人觀看,整個活動由4個人參與完成。
(2)用戶運營
新媒體的用戶運營同樣也基于AARRR模型(用戶獲取,提高活躍度,提高留存率,獲取收入,病毒傳播)。
在早期的微信公眾號發展中,人口紅利較大。所以更看重的是粉絲的獲取。那會新媒體人的見面語都是“你公眾號有多少粉絲”。但隨著公眾號破千萬,微信用戶數基本上飽和,出現了粉絲增長困難的情況。
很多同學非常惶恐,現在無論發啥都掉粉怎么辦?其實目前階段,掉粉是常態。之前有人總結:微信粉絲=鐵粉+近三個月積累粉絲。對于已經獲取一定基數的公眾號來說,比起新拓疆土,做好后面幾個環節更為重要。
狹義的用戶運營就是用戶關系鏈的構造,維系。一般是在平臺上直接運作,比如微信公眾號的后臺回復,微博的私信等。從14年開始,社群的概念被逐漸被帶火。粉絲在社群中可以實現更好地聚合,互動。
怎樣做好社群,需要先想好社群的共同價值觀,選擇對應的平臺。目前較主流的有微信和QQ平臺,兩者間的區別也很大,根據自己的需求,不要唯微信平臺。
可以預見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會招聘社群運營官,不僅要求需要有極強的抗壓能力,能夠隨時隨地解決問題。同時對統籌組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畢竟一個人管上百個群是不現實的。尋找并把控群里的“地頭蛇”尤為關鍵。
當然社群運營也會涉及到數據處理,如分析群活躍度,裂變速度。以及需要找到合適時間點完成商業收割。
(3)活動運營
活動運營涉及包括創意策劃,流程把控,資源合作等。在新媒體的前期,更多的活動是針對于增加粉絲,簡單粗暴,效果甚好,比如微博的抽獎轉發。微信有投票,新年簽等。但是隨著微信打擊誘導分享,這樣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
所以對微信類活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以增粉為目的,需要設置更加巧妙,對人性的深度把控。去年成功的幾個例子,比如說情人節的曬結婚照,星座吐槽,大字朋友圈,尖叫體。都是非常巧妙地利用病毒傳播吸引流量。盡管避開了一些誘導分享的規則,風險依然存在。畢竟這么低成本的獲取粉絲,你我能忍,微信不能忍。
當然做完活動后一定要進行有效的復盤,其中留存率及用戶后續的購買行為要持續跟蹤。
例如這是我們某個公眾號春節期間新媒體一個活動的留存圖,看10日留存基本保持在83.8%。可以認定粉絲相對比較匹配,仍需后續觀察。
對于更加注重品牌曝光的活動,企業大多會采用H5形式。但隨著目前H5的泛濫,打開率急劇降低。據鼓山CEO稱,現在H5第三頁打開率已經低于0.05%。
想要博出彩也不是不可能,需要更有創意的作品,比如騰訊之前的出的吳亦凡入伍,薛之謙的動漫。網易去年更是出了很多精品。但是H5的品牌與形式間的平衡把握很難,你還記得吳亦凡入伍是為哪款游戲代言嗎?
活動策劃中資源調配能力同樣重要,怎樣短時間撬動多家一起玩耍。有些企業為此專門設定了新媒體商務崗。但對于身兼多職的同學,多混群還是好的,只要雙方利益一致,合作還是可談的。
2.提升工具使用能力
磨刀不誤砍柴工,對于新媒體人,寫得好文章是第一步,用得好工具也是加分項。
例如微信常見的排版工具,135,秀米等。H5制作工具ih5等。二維碼制作草料二維碼。辦公的協同工具,石墨,worktitle等。社群工具群冪,小U管家等。
當然最牛逼的三個工具其實就是BAT,要靈活的在工作場景中應用。如最近筆者老是收到僵尸粉的清理消息,那怎樣清除僵尸粉?首先可以去百度搜索,發現有免費軟件可以做到。也可以讓淘寶上直接買穩定版本,甚至去微信問那些給你發信息的人,軟件是哪買的。
工具永遠都用不完,最重要的是匹配。
3.提升數據化思維
數據分析的重要性無需多言,這也將成為初級新媒體運營和中級的一個分水嶺。數據化分析能力提升在兩方面,工具使用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首先要知道借助數據分析,想要達成一個什么樣的目標。用什么樣的維度去分析。
這兩點想清楚后就是常規的采集數據,例如微信公眾號,除了自帶基礎數據,微信的blueview,侯斯特還提供了其他維度的分析。如果去網站上采集數據,如豆瓣影評,可以用python寫爬蟲代碼。然后進行數據清洗,基礎的excel技能要學會,最起碼知道vlookup怎么用。數據清洗完后,也可以使用可視化工具echart,BDP等做一步的分析。
前期的分析,都是為后續的迭代研究做基礎。比如下圖是咪蒙最近一個月的文章的熱詞詞云,就能分析下當下的一些情感熱點。
這里要說明的是不要唯工具論,數據分析的難,不是難在工具的使用上,難得是你想到什么新的維度去分析。
4. 將姿態放低
將姿態放低,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所運營的企業新媒體,另一個是自己。
(1)將企業的姿態放低
并不是要企業拉低逼格,而是看是去更像一個“人”。目前自媒體風生水起,企業除了和企業間的競爭,同樣也要和一些個體競爭。競爭的不是產品,是用戶的時間。
讓企業更加的親民化,改變固有的印象。去年比較成功的例子比如衛龍辣條,出了仿蘋果的文案,淘寶網站設計的也更加有趣。
說到企業新媒體的親民化,在這里必須要提一下去年爆紅的海爾新媒體。
怒懟首富王健林,力壓官微霸主杜蕾斯,脫離母體單獨創業...在所有的企業新媒體運營團隊中,海爾新媒體似乎顯得“格格不入”。
(2)將個人的姿態放低
長江后浪推前浪,先和后浪浪一浪。說實話新媒體領域并不存在絕對的權威,有些人可能在紅利期內攢夠了足夠多的粉絲,被封為大神。行業進化的太快。往往大家看到紅利期的時候,紅利期已經過了大半。14年今日頭條還是非主流,到16年百家齊放。每個平臺的優勢和規則也不一樣,就算是標題黨,每個平臺標題的字數限制也是不同的。
學習,學習,再學習。是新媒體人的一直需要恪守的信條。
粉絲出現負增長,企業公眾號怎么才能脫穎而出?
公眾號運營
2017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一,很多企業建站新媒體從業者會發現,現在的新媒體越來越難做了。微信公眾號頭條打開率不足5%,甚至有些公眾號的粉絲出現了負增長,把這些問題總結下,主要表現為4個方面:
1.企業對待新媒體的態度變成了《從入門到放棄》,減少預算,要求變現。
2.新媒體要同步的平臺太多,20%的時間在寫內容,80%的時間在琢磨標題
3.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唯一不變的是發一篇文章掉一片粉,做夢都在掉粉。
4.處理的事情越來越雜,左手直播,右手社群。但對自己成長的路徑很迷茫。
那么,作為企業的新媒體小編,該如何解決上述問題,突破瓶頸呢?在著手找到解決方案前,我們先來看看2017年的新媒體有哪些新趨勢。
2017的新媒體,有哪些新趨勢?
關于預測本身其實并不靠譜,因為未知因素太多。就如同馬云之前和亞馬遜CTO在2003年的時候預測電商,說了半天就是沒有說到移動端上去。因為那會手機都是非智能機。說不定新的AR,VR出現后,媒體又有新的變革,也統稱為新媒體。
泛新媒體時代,意味著新的一些機會,我按照平臺維度,簡單說下各個平臺玩法及需要避免的誤區。
1.微信:重啟
(1)整體流量穩定,但粉絲打開習慣嚴重下降下,微信公眾號分發入口可能進一步變革。目前搜索入口出現了朋友圈精選等。但入口太深。如果出現新的變動,第一時間follow。
(2)微信公眾號的馬太效應并不會加劇,大號面臨問題更多是營收與體量的平衡。
(3)小作坊式(1-3人)個人公眾號崛起勢頭仍然兇猛,并將瓜分大半長尾流量。
(4)給別人打廣告會越來越難,自己賣貨會變得主流。
(5)隨著訂閱號更名規則改變,企業和個人間的賬號買賣會興起(當然這是微信官方不提倡的,要注意合理的粉絲轉移,具體方法可以參考筆者之前寫的《如何半路接手一個公眾賬號》)
(6)小程序傳播對于有線下門店的企業是個機會,同時也開啟了以社群而非朋友圈的微引爆時代。
2.微博:轉移
(1)與微信的“老齡化”趨勢不同,微博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2)一線城市用戶集中發聲,二三四線城市用戶觀摩追星。
(3)從事件傳播角度,前幾年一般都是微博引爆,微信沉淀。后續可能改寫,微信引爆,微博二次引爆。最顯著的額例子就是羅一笑事件。
(4)從形勢看,微博運營包括投放,從圖文,會逐漸往短視頻(秒怕)和直播(一直播)轉移。
3.其他自媒體平臺:分化
(1)自媒體平臺會分化出不同的調性,比如今日頭條偏娛樂,一點資訊偏文藝等。
(2)自媒體平臺將從純內容分發,會逐漸嘗試粉絲的深度聚合形式。
(3)自媒體平臺內容圖文依然是主流,但短視頻比例將會提高。其提高速度和4G資費降低以及用戶養成習慣有關。
(4)直播純靠顏值起量會趨弱,更加注重才藝等方面,且趨于工作室,流水線型生產。企業直播會形成差異化。
企業新媒體想脫穎而出,要做好哪些事?
擁有新媒體賬號已經是企業標配,但是初衷可能需要改變。有的企業最初建立新媒體賬號,是為了品牌傳播,有的則是為了輿情監測。而有些則是為了跟風占坑。隨著企業的發展,產品形態的進化,也是時候進行二次定位了。
一、企業新媒體究竟要做什么
1.微信:猥瑣發育,別浪
企業對于微信的定位,一般分為三種:1傳播2掙錢3提供服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基本上會設置某一項為最重要的指標。
(1)傳播:三不唯
對于傳播層面,無疑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時也可以做輿情處理。寫出10W+,制造病毒傳播是每個企業夢寐以求的,但企業要做到二不唯:
不唯微信論:所有的CEO都玩微信,但并不等于所有的用戶都用微信,要做到因地制宜。有些人群如初學生,在qq的居多,所以顯然需要看重QQ公眾號/空間的傳播,防止造成刷遍朋友圈的假象。
不唯閱讀量論:閱讀量基本上取決于1.粉絲基數2文章質量3文章擴系數。這三者并不是絕對正相關的,要做到科學評判,而不是看絕對值。
百萬大號輕松10w+,并不一定是內容,而是基數太大。養生號輕松10w+,并不是文章質量好,而是人群擴散系數高。有些名人KOL文章閱讀量低,但是照樣收很高的廣告費,因為文章質量好,粉絲精準。
不唯熱點論:想要提高傳播量,要么造熱點,要么跟熱點。但是也不能盲目跟風,要結合自己專業相關領域去跟,要有態度的去跟。另外也不是什么熱點都可以跟,比如之前優衣庫事件,盲目跟風會反而會傷害品牌。
(2)掙錢
對于掙錢,媒體界活化石keso曾說直接的商業最好的商業。與其扭捏的靠三方廣告,還不如賣貨來的更加直接。當然做好粉絲的背書是關鍵。
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留好后手,現在一些大號例如邏輯思維等紛紛做起了APP,雖然遷移的成本高,但是萬一不小心,弄個封號,真是毀于一旦。
(3)提供服務
對于第三點,提供服務只是手段,一般都是freemium模式。當然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務,在微信上,服務號雖然已經擁擠不堪,但是機會仍然有。
小程序是一個機會,但是其應用場景還是線下居多,傳播層面也受到限制。可以占坑,但目前不要期望過高。
2.微博:抱團搞事兒
微博這個套路基本上企業已經玩得很熟了,最重要的兩個點,一市品牌傳播,二時輿情監測。
對于品牌傳播,微博自帶的一些商業產品要配套使用。比如說數據分析,抽獎平臺該買的還得買。粉絲通,粉絲頭條該做的還是得做。
這里要說明的一點趨勢品牌是:抱團玩法。這個玩法最早是段子手集團的普遍玩法,用來大號帶小號。所以快速形成了銅雀,牙仙,樓氏三大段子手集團。
當然品牌也能這么玩,玩接力,玩周年慶。更多玩的跨領域的合作,要“死皮賴臉”的往上蹭。比如說去年大火的海爾微博怒懟王健林,下面的品牌聯合抱團。
對于輿情監測,要建立監測及層級匯報機制。劃定相應的輿情等級,不要等火燒眉毛了才等著去解決。
3.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先占坑后篩選
(1)去年內容分口大熱,每家都有相應的作者計劃。但是每家調性不一樣,也會在某個領域占領高地。比如今日頭條可能是大眾娛樂化,百度百家注重商業科技。需要因地制宜,先全部開通,然后看效果,選擇一家進行重點運營。
(2)把內容做好是第一要務,順便標題黨。不要本末倒置。
(3)多嘗試這些平臺的一些創新功能,比如今日頭條問答,發狀態式的玩法。
(4)不要一味把讀者全部遷移到微信,后期這些平臺也會做社交關系鏈,順勢而為。
二、新媒體的組織架構
新媒體的組織架構常用的兩種設置思路,一種是按照職能,比如文案寫作,視頻制作,商務合作等,然后所有平臺進行分發。另一種則是按照平臺走,微信專門配幾個,微博專門配人。筆者更加建議第二種,因為平臺間存在差異化,專人可以更好的負責。
三、如何找到更合適的新媒體人
近兩年新媒體運營大熱,加上入門門檻低,新媒體從業人員也是五花八門,從記者轉的,從技術轉的,各個方向都有。
那么企業如何招到合適的新媒體人呢?新媒體內部也分很多崗位,比如說文案寫作,創意策劃投放等。除了對于專項技能的考核外,這幾項也筆者重點關注的。
1.行業沉淀
單純從操作技能來說,其實并沒有多大門檻,基本上只要肯學,一個月足矣。但行業沉淀的確不一樣,特別是某些領域,例如教育醫療等,專業性突出會非常重要。
2.新媒體感
做一個行業就有一個行業的感覺,首先我不接受完全的小白,至少面試前你可以自己建一個個人號玩玩,操作下后臺再來。
新媒體感也體現在一些具體的實操小細節上,比如問做微信的同學,微信后臺傳gif圖大是幾M?多圖文頭條的尺寸是多少?問社群的同學,個人號群發能群發鏈接嗎?個人號一天最多能加多少人?
新媒體雖然不是熟練工種,但是平時做的時候,一定要留意一些小細節。尤其在現在紅海之下,精細化運營尤為關鍵。
3.拓展思維
新媒體發展太快,技能是一方面,另外就是學習思考的能力。我一般會問這么幾個問題。
新媒體如果翻譯成英文,你會翻譯成哪個?
微信邀請人入群時,滿多少人不能直接拉人進去,而是會發送鏈接?微信為什么要這么設置?
簡單說話你理解的QQ和微信社群的區別?
這些問題是開放性問題,可能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是基本上能看出他對新媒體的理解以及潛力。
當然好的新媒體人在市場上依然十分稀缺,特別優秀有的直接去做自媒體去了。所以有時候還得從有潛力的實習生找起。
優秀的企業新媒體從業者,都要掌握哪些技能?
上面講的是新媒體行業趨勢以及企業的玩法,但一切終究需要落地到人身上。作為新媒體小伙伴17年應該如何跟上趨勢,成為一名優秀的新媒體從業者呢?
1.提升定向專業能力
新媒體運營大致分為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首先要提升自己某一專項技能,至少可以超過70%的人。總之是在gank前,悶聲發育。
(1)內容運營
內容運營從表現形式分為圖文(寫作,PS,漫畫等),音頻,視頻(短視頻,直播)等。
對于圖文類內容運營,純PGC雖然好,但是想要持續高產難度大。PUGC將會變得主流,既可以增加粉絲互動,提升內容廣度,還保證了內容的專業度。
內容創作最重要的是選題,對于10W+,也不要患得患失。14,15年的時候,可能一篇爆文可以推火一個號。但是在16年,用戶訂閱習慣已經下降,一篇閱讀百萬的文章,可能粉絲增加數都無法破千。靠文章推火,更需要的是短時間多篇爆文才能湊效,所以對選題的延續性,可讀性要求會更高。
內容創作除了傳統上的基本功,還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讓粉絲形成儀式感。儀式感不僅是是行文的風格,比如咪蒙的毒雞湯,王五四的一路黑。標題,排版,發文時間,頻率也同樣屬于。例如李叫獸之前周一發圖片預告,周二發文。形成固定的儀式后,能有效增加粉絲的辨識度。
相對于圖文,音視頻的內容覆蓋量更大,入門門檻也更高。特別是直播,涉及到眾多環節。如直播前腳本的制作,環節的設置,渠道的宣傳。直播中主講(播)的現場的時間,情緒把控,以及觀眾互動。直播后的內容沉淀,二次傳播。
基本上需要一個團隊分工合作完成。在眾多流程中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例如去年我參與完成的一個直播,100多萬人觀看,整個活動由4個人參與完成。
(2)用戶運營
新媒體的用戶運營同樣也基于AARRR模型(用戶獲取,提高活躍度,提高留存率,獲取收入,病毒傳播)。
在早期的微信公眾號發展中,人口紅利較大。所以更看重的是粉絲的獲取。那會新媒體人的見面語都是“你公眾號有多少粉絲”。但隨著公眾號破千萬,微信用戶數基本上飽和,出現了粉絲增長困難的情況。
很多同學非常惶恐,現在無論發啥都掉粉怎么辦?其實目前階段,掉粉是常態。之前有人總結:微信粉絲=鐵粉+近三個月積累粉絲。對于已經獲取一定基數的公眾號來說,比起新拓疆土,做好后面幾個環節更為重要。
狹義的用戶運營就是用戶關系鏈的構造,維系。一般是在平臺上直接運作,比如微信公眾號的后臺回復,微博的私信等。從14年開始,社群的概念被逐漸被帶火。粉絲在社群中可以實現更好地聚合,互動。
怎樣做好社群,需要先想好社群的共同價值觀,選擇對應的平臺。目前較主流的有微信和QQ平臺,兩者間的區別也很大,根據自己的需求,不要唯微信平臺。
可以預見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會招聘社群運營官,不僅要求需要有極強的抗壓能力,能夠隨時隨地解決問題。同時對統籌組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畢竟一個人管上百個群是不現實的。尋找并把控群里的“地頭蛇”尤為關鍵。
當然社群運營也會涉及到數據處理,如分析群活躍度,裂變速度。以及需要找到合適時間點完成商業收割。
(3)活動運營
活動運營涉及包括創意策劃,流程把控,資源合作等。在新媒體的前期,更多的活動是針對于增加粉絲,簡單粗暴,效果甚好,比如微博的抽獎轉發。微信有投票,新年簽等。但是隨著微信打擊誘導分享,這樣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
所以對微信類活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以增粉為目的,需要設置更加巧妙,對人性的深度把控。去年成功的幾個例子,比如說情人節的曬結婚照,星座吐槽,大字朋友圈,尖叫體。都是非常巧妙地利用病毒傳播吸引流量。盡管避開了一些誘導分享的規則,風險依然存在。畢竟這么低成本的獲取粉絲,你我能忍,微信不能忍。
當然做完活動后一定要進行有效的復盤,其中留存率及用戶后續的購買行為要持續跟蹤。
例如這是我們某個公眾號春節期間新媒體一個活動的留存圖,看10日留存基本保持在83.8%。可以認定粉絲相對比較匹配,仍需后續觀察。
對于更加注重品牌曝光的活動,企業大多會采用H5形式。但隨著目前H5的泛濫,打開率急劇降低。據鼓山CEO稱,現在H5第三頁打開率已經低于0.05%。
想要博出彩也不是不可能,需要更有創意的作品,比如騰訊之前的出的吳亦凡入伍,薛之謙的動漫。網易去年更是出了很多精品。但是H5的品牌與形式間的平衡把握很難,你還記得吳亦凡入伍是為哪款游戲代言嗎?
活動策劃中資源調配能力同樣重要,怎樣短時間撬動多家一起玩耍。有些企業為此專門設定了新媒體商務崗。但對于身兼多職的同學,多混群還是好的,只要雙方利益一致,合作還是可談的。
2.提升工具使用能力
磨刀不誤砍柴工,對于新媒體人,寫得好文章是第一步,用得好工具也是加分項。
例如微信常見的排版工具,135,秀米等。H5制作工具ih5等。二維碼制作草料二維碼。辦公的協同工具,石墨,worktitle等。社群工具群冪,小U管家等。
當然最牛逼的三個工具其實就是BAT,要靈活的在工作場景中應用。如最近筆者老是收到僵尸粉的清理消息,那怎樣清除僵尸粉?首先可以去百度搜索,發現有免費軟件可以做到。也可以讓淘寶上直接買穩定版本,甚至去微信問那些給你發信息的人,軟件是哪買的。
工具永遠都用不完,最重要的是匹配。
3.提升數據化思維
數據分析的重要性無需多言,這也將成為初級新媒體運營和中級的一個分水嶺。數據化分析能力提升在兩方面,工具使用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首先要知道借助數據分析,想要達成一個什么樣的目標。用什么樣的維度去分析。
這兩點想清楚后就是常規的采集數據,例如微信公眾號,除了自帶基礎數據,微信的blueview,侯斯特還提供了其他維度的分析。如果去網站上采集數據,如豆瓣影評,可以用python寫爬蟲代碼。然后進行數據清洗,基礎的excel技能要學會,最起碼知道vlookup怎么用。數據清洗完后,也可以使用可視化工具echart,BDP等做一步的分析。
前期的分析,都是為后續的迭代研究做基礎。比如下圖是咪蒙最近一個月的文章的熱詞詞云,就能分析下當下的一些情感熱點。
這里要說明的是不要唯工具論,數據分析的難,不是難在工具的使用上,難得是你想到什么新的維度去分析。
4. 將姿態放低
將姿態放低,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所運營的企業新媒體,另一個是自己。
(1)將企業的姿態放低
并不是要企業拉低逼格,而是看是去更像一個“人”。目前自媒體風生水起,企業除了和企業間的競爭,同樣也要和一些個體競爭。競爭的不是產品,是用戶的時間。
讓企業更加的親民化,改變固有的印象。去年比較成功的例子比如衛龍辣條,出了仿蘋果的文案,淘寶網站設計的也更加有趣。
說到企業新媒體的親民化,在這里必須要提一下去年爆紅的海爾新媒體。
怒懟首富王健林,力壓官微霸主杜蕾斯,脫離母體單獨創業...在所有的企業新媒體運營團隊中,海爾新媒體似乎顯得“格格不入”。
(2)將個人的姿態放低
長江后浪推前浪,先和后浪浪一浪。說實話新媒體領域并不存在絕對的權威,有些人可能在紅利期內攢夠了足夠多的粉絲,被封為大神。行業進化的太快。往往大家看到紅利期的時候,紅利期已經過了大半。14年今日頭條還是非主流,到16年百家齊放。每個平臺的優勢和規則也不一樣,就算是標題黨,每個平臺標題的字數限制也是不同的。
學習,學習,再學習。是新媒體人的一直需要恪守的信條。

新聞名稱:粉絲出現負增長,企業公眾號怎么才能脫穎而出?
鏈接分享:http://m.newbst.com/news37/88337.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微信小程序外貿建站自適應網站品牌網站制作域名注冊響應式網站

廣告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

網站優化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