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得好
指客土配方要好,這是關鍵。好者,合適也。適合植物生長, 適合的成本,就地取材的原則,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據地質條件、氣候因素、進度要求、價格范圍、質量要求,確定配方。噴播用土、水、種子、肥料、保水劑、粘合劑、輔料、拌和方式,都會影響到客土噴播質量。
配得好是客土噴播質量的關鍵,如何配好?有如下七大要素:
1、陽光
為光合作用之需要,不同植物品種對陽光的需求不一。
2、空氣
植物是需要呼吸的,如何使客土具有一定的空隙率至關重要。
3、水分
如何計算降水量和降水頻率?如何蓄水、保水?坡質、坡比、客土厚度、空氣濕度、蒸發(fā)量、覆蓋辦法、養(yǎng)護方案,都將影響客土水分。
4、養(yǎng)分
有機肥、無機肥按一定比例結合,氮、磷、鉀適當,是否長效,是否緩釋,都要考慮充分。
5、溫度
一定的溫度是植物發(fā)芽、生長的基本條件,但溫度過高又不利于植物生長,也是一個度的問題:冷季保溫,暖季降溫。
6、風力
風力不同,影響植物品種的選擇,覆蓋辦法。
7、PH值
中性較佳,個別情況會遇到偏酸或偏堿性水、土,就要選擇合適的種子。PH值還影響到噴播是否能正常工作。
二:噴得上
噴播機要噴得到邊坡上。首先是高度,噴播機能噴得到的較大高度是硬指標,尤其是射程(用噴槍直接噴的較大高度),直接影響施工效率。牽管的較大高度決定了接業(yè)務的能力,盡管這樣浪費了一半以上的效率。二是位置,不同角度,不同視線范圍,上下邊坡,都要會影響施工質量。
客土噴播機結構組成:
控制箱:液力噴播機包含啟動按鈕,喇叭按鈕、油門大小手柄、電流表,用于啟動柴油機,觀察電池電量情況,油門大小手柄用于控制攪拌葉片轉速、噴播揚程距離遠近!
腳踩離合器跟撥檔桿配合使用,主要控制罐體內攪拌葉片正轉、反轉,踩離合掛檔桿跟開車一樣踩離合掛檔位。
提拉閥:攪拌上料階段把提拉閥放下使物料攪拌更均勻,開始噴播時提起提拉閥開始施工。
萬向節(jié):又稱萬向噴頭用于不接管噴播時在機器上操作,能360℃旋轉!
客土噴播機,主要由柴油機、噴播泵,攪拌罐、噴播裝置、控制系統(tǒng)構成,柴油機功率較大,一般為六缸柴油機,噴播泵也較大。客土噴播機一般用于石質、雜石等土質不好的邊坡,噴播已定濃度的泥漿,為噴播草種打好基層,這類邊坡一般要求噴播5-10公分厚,客土噴播機直接**距離在20-90米,引管距離在40-150米。
液力噴播機,由柴油機、噴播泵,攪拌罐、噴播裝置等構成,結構和客土噴播機區(qū)別不大,柴油機一般采用單臺或雙臺單缸柴油機,噴播泵也較小。液力噴播機一般用于土質比較好的邊坡使用,噴播草種及其他資材的混合液,也用于河道、高爾夫球場的綠化, 液力噴播機可以噴播一定濃度的泥漿,噴層不能太厚,這是同行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液力噴播機直接**距離在20-40米,引管距離在40-60米。
三:留得住
讓客土長久穩(wěn)固地留在邊坡上:一是設備要有足夠的能力,能噴到一定高度,噴到需要的位置;二是通過附加勾花網、草筋(配方)、木條、粘合劑等將客土留在邊坡上。坡比、錨固質量、坡質、網子的種類、氣候條件,都影響客土是否留得住,要綜合考慮。
客土噴播的技術要點:
1、噴播基材是保證噴播成功的重要因素
泥炭土是噴播的好材料,可和木纖維(或紙漿)按一定的配比混合使用,比單用純木纖維具有更優(yōu)良的附著和保水性能,可在土壤層較薄且非常瘠瘦,甚至風化巖的坡面上進行噴播,一般噴播厚度在10~20cm。
2、保水劑及粘合劑用量
保水劑可根據各地氣候條件及石場特點的不同而做相應的調整;粘合劑可根據石壁的坡度而定,與坡度大小成正比。
3、掛網
先把錨釘按一定的間距固定在石壁上,然后掛網。
4、草種選擇
所噴播的草種應是根系發(fā)達、生長成坪快、抗旱、耐貧瘠的多年生品種;如果當地的冬季寒冷的話,還應考慮品種的抗凍性。
5、混播
利用草種的互補性,如深根性和淺根性、豆科和禾本科、外地與本地、發(fā)育早與發(fā)育晚等特性進行混合噴播。
四:養(yǎng)得勤
三分種,七分養(yǎng):施工只占30%,另70%要靠養(yǎng)護。氣溫、降水、空氣的濕度、坡質、坡比、客土厚度、設備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后面效果。選對好的施工季節(jié),加上合理的配方,做到免養(yǎng)護,這才是較佳的方案。
客土噴播一定做到以下四點!!_四川邊坡防護網
分享標題:客土噴播一定做到以下四點!!_四川邊坡防護網
本文路徑:http://m.newbst.com/hangye/bpfhw/n89949.html
聲明:本網站發(fā)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chuàng)新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