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7 分類: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發布已過去3天,這個微信放的大招讓整個互聯網圈高潮了一把。目前業界已有各種小程序的分析和預測,也有很多諸如小程序解放了內存、小程序沒用的聲音。本文挖掘小程序背后表現出的理念,借這些理念闡述我對小程序的看法,適合的應用、與APP的關系等。
全文較長,我先將核心觀點列在這里:
小程序發布,它的功能形態和外界猜測的基本差不多。從小程序的這些基本模式和功能里,能看出小程序的幾個特性。
1. 小程序的入口非常有限
小程序可以通過4種方式進入:二維碼,搜索,群和發現欄中的小程序頁面。其中搜索只能搜特定的詞,幾乎不能模糊搜索,二維碼不能識別只能掃,發現欄的小程序頁面是歷史記錄列表,沒有任何推薦之類的功能。小程序入口的設置可謂非常“克制”,把能砍的都砍了。比起公眾號,小程序幾乎沒有像樣的線上入口,朋友的推薦數量有限,當小程序的名稱不為人知時無法搜到。
2. 使用容易,離開也容易
小程序沒有訂閱功能,只有一個“歷史記錄列表”,這個頁面的功能有限。當用戶要使用一個小程序時,找到后不需要像APP那樣下載,不需要像公眾號那樣訂閱,容易上手。用戶使用完后,可離開小程序,沒有訂閱推送消息等,用完后可以不再接觸它。因此小程序和用戶的聯系是一種“弱聯系”,只強調使用,不關注留存。
3. 無推送,無傳播
小程序沒有主動推送消息的機制,不會在首頁列表中,只有一些被動的服務消息會被整合在一起推送。小程序不能發朋友圈,很難通過分享傳播(盡管可以發群里但不是以傳播為目的)。
4. 簡單,體驗好
小程序在交互、使用體驗上基本可以做到和APP一樣,比移動網頁要好很多。目前已上線的小程序功能都比較簡單,能讓用戶最快觸達核心服務。
小程序的特點給我們一貫的產品運營思路帶來了很大的改變。以AARRR模型來說,對一個應用我們需要依次關注用戶的獲取、活躍、留存、傳播這些步驟。然而小程序淡化線上入口、無推送的屬性造成了獲取用戶難度幾何增加,無訂閱機制很難做用戶留存,無內容、不能分享又很難讓用戶自傳播。所以小程序只能用一套與APP、公眾號完全不同的運營模式。那么小程序為什么要這么設計,這就得看小程序的理念了。
張小龍在去年年底的講座可謂是闡述小程序理念的精髓。小程序承載著張小龍及微信團隊對未來程序形態的一種見解,總結為五個字:所見即所得。張小龍原文是這樣闡述的:
它是一種真正的所見即所得的形態,我說的所見即所得不同于在PC時代,我們在畫圖或者UI上面的所見即所得,而是說我們看到的任何具體的一些事物,它就包含了它的信息,包含了對信息的處理在里面。
這是我對于未來應用程序的形態的希望吧。我認為所有的應用程序應該是一種無處不在,但是又可以隨時訪問的一種狀態。
針對未來程序,張小龍以眼鏡為設備,舉了一個臺燈的例子:
假如我看到房間里面的一盞燈,我想讓這個燈關掉或者打開,當我透過這樣一個很智能的眼鏡看到這盞燈的時候,我會希望在那個燈的上方會出現一個虛擬的開關,我甚至可以用眼鏡去控制這樣一個開關,那個開關是什么東西?它其實是出現在真實物體上面的一個應用程序。當我看到這盞燈的時候,它的開關應用程序就自動出現了。
盡管這個例子有一定的玄學成分,但能看出小程序的理念。程序存在與無形之中,在需要用的時候,即有場景觸發后自然能出現,使用起來沒有任何難度。我們可以把臺燈換成任何一個可以承載服務的對象,比如一個具體地點,一個服務對象,一個智能化設備等等。
所以,小程序的理念我總結為3點:
1. 場景化,觸手可及
當我們身處一個需要服務的場景中,通過設備連接服務的載體,直接觸達程序。以當前的情況,最常見的便是線下掃描二維碼,不排除未來有更多的程序和場景連接的渠道。
我們想要去控制它,可能我們只需要用智能手機對著它掃一下,然后控制這盞燈的應用程序就已經啟動起來了,在我的手機里,我直接使用它就可以了。
目前已有的和較常宣傳一些小程序,比如在公交站牌查公交狀況,汽車站買票,餐館訂餐,都是基于場景化的原理。
2. 無門檻,用完即走
用完即走是張小龍提出最“玄學”的觀點。對小程序的“用完即走”,張小龍的解釋是:
當我做完這些事情,吃完飯并不需要卸載這個應用程序,我們當它不存在就可以了,是一種真正用完即走的狀態。
本文不對用完即走這個觀點做過多的評價。不過小程序則非常鮮明地反應了“用完即走”這個理念,這點和上一點呼應,要用時,進入程序無門檻,用完后,關系結束直接離開。
3. 簡單
用戶體驗極簡化,包括交互上方便快捷,功能上能最快觸達目的的功能,對程序也不用安裝卸載這些過程等。這是小程序本身的定位,對比APP、網站和公眾號的核心優勢。
我們更希望在智能手機里用戶可以更快捷的獲取服務,但是他的體驗又比網站要好很多很多,同時他的麻煩程度又比他去下載一個APP要好很多很多,它不像下載一個APP那么麻煩,這個就是小程序的定位。
這三點是程序本身的理念,不僅僅是微信小程序,今后的程序都會往這個方向發展。由這些理念,不難理解小程序如此設計的邏輯,同樣基于這些可以分析出,到底哪些類型的應用適合小程序,小程序和APP和微信公眾號究竟是什么樣的關系。
根據小程序的理念,和小程序的功能方向,結合當前的互聯網背景,適合做小程序的大致是如下幾個方向:
1. 線下的商家
包括稍大型的餐飲店,酒吧健身房等場所,車站機場景點,甚至是實體廣告牌。總結來說,就是自身做為服務載體、提供服務的線下商家。
小程序的大入口是二維碼,張小龍的演講也說了,“我們更多的是希望小程序的啟動來自于掃二維碼”。因此線下的商家是大的需求方。對于這些商家來說,當前通常會將服務整合在大眾點評、去哪兒等應用里,或者有自己的服務號,然而大眾點評等應用更多是整體的服務,對每個商家自身的展示有限,服務號對用戶和商家的體驗都一般,自建APP成本太高。因此小程序就成了最好的方式。
2. 和線下場景強相關的線上服務
比如說查公交,買汽車票電影票等小程序,需要線下場景(如等車)的支撐,程序本身提供相應的線上服務。當前這類服務只能通過特定APP或公眾號,沒有直接連接到具體場景,有了小程序之后可以進一步拓展這類線上服務。
3. 其他領域與互聯網的結合,比如醫療、教育等
在醫院、學校這些場所,服務流程眾多,會有非常多能結合互聯網的場景可能,而且每家醫院或學校的業務又各自不同。比如說就醫的掛號、看病、用藥整個流程,結合醫院的各窗口、病歷卡、藥方等,每一步都可以有個小程序來服務。當前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在這些領域深耕,小程序擴展了服務的邊界。
4. 幫助以上公司做小程序的第三方公司
在網站、公眾號時代就有很多這類公司,而小程序更適合這些非互聯網公司,因此需要專業的互聯網公司來做這些小程序。
以上幾點都是基于線下的,我認為當前適合小程序的應用只能是從線下入手。
大公司。現在的小程序里有很多大公司,如京東、大眾點評、去哪兒、滴滴等。然而小程序不適合大公司,因為大公司本身就有很大的用戶量和完善的一套服務,小程序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額外的入口而已,還是個很隱蔽的入口。參見京東在微信里發現和微信支付中這兩個入口的效果就知道了。至于小程序和APP的關系,下文進一步分析。
社交、內容等純線上平臺。第一這類服務沒有線下的具體場景,而小程序線上的入口有限,很難推廣。第二這些應用依賴內容,小程序不像公眾號那樣有內容推送。第三這些應用的運營需要用戶粘性、留存,正如前文的分析,小程序的模式不適合做用戶活躍留存。
還有一大類,是有些人以為做小程序更好,但實際上小程序并沒有比APP有優勢的應用領域。即工具類和O2O服務類,可以延伸到很多使用頻次低的應用。工具通常是熱點出來后最早跟進的領域,現在就有一大堆工具類小程序。工具和O2O確實服務簡單,小程序比起APP能更方便地承載簡單的一套服務。然而小程序由于入口小、不能傳播的特點,造成線上推廣的難度很大,而工具和O2O通常是基于線上推廣的。此外這類應用使用頻次低,因此用戶推廣的渠道、品牌效應更加重要。
所以對于這類低頻應用,只有每個領域中熱門的應用能被人記住,適合通過小程序發揚光大。非熱門的應用,想通過小程序蹭紅利,做出一款新的產品走紅幾乎不可能,因為幾乎沒有在線推廣渠道讓用戶知道你。
小程序發布后,有很多說小程序可以替代APP的言論,有些人直接開始卸載APP。然而我的結論是,小程序和APP之間沒有替代關系,尤其是大公司的小程序完全不可能替代APP。盡管小程序不用安裝卸載,但這點很難成為優勢,原因如下:
雖然APP要額外安裝,但小程序的推廣難度比APP還要大。APP有各種應用商店,廣告位,而小程序只有線下二維碼,還不能留存。上文已經寫了,想通過小程序蹭紅利,做出一款基于線上新的產品走紅幾乎不可能。因此對于小公司來說,小程序的推廣渠道更少,難度更大。
雖然很多APP是累贅,但在手機空間越來越大的今天,卸載APP省空間根本不是大部分用戶的需求。尤其是對于大公司,APP可以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沒必要單獨用小程序。
小程序強調直接觸達服務,然而以線上的用戶體驗來說,小程序的入口太隱蔽了,打開小程序的路徑很長,要先進入微信的發現,找到要打開的小程序,再打開(安卓可以加桌面,iOS不可以,所以桌面暫不討論)。APP直接就能打開,容易得多。找小程序是個不容易的過程,如果不是通過二維碼的話,直達服務的優勢體現不出來。
與小程序存在替代關系的,是服務號。服務號的宗旨是連接用戶和服務,但服務號的形態更接近于“訂閱”,用戶要服務之前還要額外訂閱、獲取推送信息。服務本身而言,移動網頁的體驗不好。張小龍也認為服務號的效果一般:
我看到這一面廣告,想了解它的服務的時候,卻需要去訂閱這個公眾號,成為它的“訂戶“,收到它的推送消息。以前的廣告牌會貼一個自己的網址進去,讓用戶自己去它的網站看一下它有什么樣的服務,這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我認為一個廣告牌不應該在下面貼上用來訂閱的號,它應該貼的是可以立即展現服務的鏈接,這個展現服務的鏈接應該就是類似于小程序的形態,因為看到這個廣告的人并不是說我要訂閱你的公眾號,收到你的推送,而是說我想體驗你的服務,或者我想立即了解這個廣告背后的信息,我認為這樣一個使命是應該小程序去實現的。
小程序的出現,會替代一部分服務號,主要是那些非大公司、主打線下的服務。
上文分析了這么多替代關系,我認為小程序和公眾號、APP最好關系,不是替代,而是共同存在。每個形式都有優點和缺點,一家公司完全可以在不同形式間做到“共生”。比如小程序不好線上推廣,那配一個訂閱號或服務號來做推廣和留存,小程序來服務;比如大公司在自己的APP之外,在有具體線下場景的地方去做個小程序。微信提供了小程序和公眾號互通的功能,模式多了,服務的形式只會越來越豐富。
小程序作為當紅炸子雞,是否像現在宣傳的一樣,真的能“改變世界”,還是說僅僅是個噱頭而已?我先拋出我的觀點:短期效果一般,長期看好。
分析小程序之前,首先回顧一個相似的產品:百度直達號。這是我對小程序的第一反應。幾年前,百度推出了直達號這么一個東西。直達號的使用體驗和小程序類似,交互體驗不錯,服務簡單,模式也類似,由各類線下商家提供服務。然而直達號一火就死。
事實上我當時很看好直達號,篇幅有限不詳細分析直達號的始末了。我認為直達號死的原因有這么幾點:一是APP本身,百度APP和微信差遠了;二是入口,直達號的入口是搜索和@,搜索根本不是線下商家到線上服務的入口,同樣小程序未來靠的肯定不會是微信搜索;三是用戶習慣,線下商家的小程序需要能有完整的服務讓用戶有理由使用,當時的在線支付尚不普及,用戶能用的服務有限;四是百度沒有很好地去運營,直達號的商家數量一直很少。
說回小程序。小程序作為微信醞釀1年的大招,高調發布,勢必會引來一陣熱點關注,因此看待小程序必須要理性。事實上,小程序的定位只是公眾號的延伸,或者說第三種公眾號。所以改變世界、影響APP生態什么的就是扯淡了。
我為什么認為短期一般,長期看好呢?根據前文的分析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小程序有自己適合的使用場景和應用類型,更偏重線下,二是小程序在于數量、范圍、領域,不在于有多少個熱門的小程序。
目前小程序剛發布的時候,什么類型的應用都會往小程序上湊一湊,但沒過多久,當大家的熱情淡了之后,那些不符合特定場景的小程序會慢慢無人問津,比如小程序商店這一類的。短期內,線下的各類商家不會那么快地跟進做小程序,而且目前各領域線下商家、服務機構的互聯網化還在發展中。所以短期內,不會有那么多的有用小程序。
長期看好,是因為小程序所傳達的理念。長期來看,互聯網與其他領域的結合會更多,線下的場景會非常豐富,需要使用到程序的范圍會更廣。互聯網設備和線下實體的連接也會更密切,方式更快捷,發展到“所見即所得”這樣的環境。小程序是一種比APP、公眾號更好的未來程序的形態,因此長期來看,小程序的使用范圍、場景會更廣,甚至超過APP。
最后說一個有趣的話題,阿里巴巴怎么辦?微信此舉讓阿里和支付寶更加尷尬,因為連接人和服務這件事以前不是騰訊擅長的,現在騰訊做的最好,小程序的發展會接入很多線下商家,直接進入線下購物領域。支付寶一直在跟進微信做的“連接服務”這一塊,包括公眾號,支付寶首頁的那些按鈕很多都有小程序的雛形(城市服務等),然而不論是服務窗還是首頁都做得不好。
當然小程序不是微信的專利,支付寶一定會跟進做小程序。關鍵點在于線下的場景,誰能搶到更多的線下服務所依賴的場景。目前的趨勢來看,微信有APP本身、服務號和支付作為基礎,支付寶單靠線下支付,能涉及到的場景有限,因此我本人不看好支付寶的小程序前景。
文章標題:微信小程序背后的理念是什么
鏈接URL:http://m.newbst.com/news/171966.html
網站建設、網絡推廣公司-創新互聯,是專注品牌與效果的網站制作,網絡營銷seo公司;服務項目有微信小程序等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
猜你還喜歡下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