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3 分類: 網站建設
前段時間,一篇《做號者江湖》曝光了大量依靠生產垃圾內容來騙取平臺補貼的內容做號者,一時震動業內。而今日頭條方面也已經開始下手,目前已調整算法大面積降低文章作者的流量與收入分成。從這一角度來看,“算法分發+流量補貼”的模式,似乎走到了某個注定的分水嶺,而純粹算法出身的頭條,似乎也已感受到了天花板,轉而掉頭奔向了短視頻以及社交領域尋找其他增量。
但是另一面,各個內容平臺對于內容創作者扶持的熱情依舊不減,百家號100億分成,UC量子計劃10億分成再推“大魚計劃”,騰訊芒種2.0宣布10億分成,網易號最近10億分成,進行的如火如荼。
在做號者猖獗的當下,這些平臺卻依然自信十足的加大補貼,或許有盲從心態,但或許另有計劃。就在這個月剛結束的企鵝媒體平臺芒種特訓營廣州場中,魏武揮的一些演講,我認為對行業有些新的啟發,其認為,如果把內容分發放到運營的層面上來看,就非常不同。
知識專家方軍將內容運營比作是咖啡銷售,有做速溶咖啡階段的,有做賣咖啡機階段的,也有做星巴克階段的,同樣是咖啡豆,但是越往上走卻越能夠挖掘咖啡豆以外的價值,從賣商品向賣服務進化,而同時產業鏈的復雜度也在級級攀升。方軍的觀點,其實也是運營的思路。
純算法分發的模式,則可以看為最為簡單的速溶咖啡階段,通過幫助作者實現內容分發,加入對應廣告之后,讓作者賺到錢,產業鏈非常輕,簡單明了,但是在往上走,則需要平臺介入到更深的環節,生產、孵化、分發、變現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進行再提升。
在補貼誘惑之下,目前內容生產者都已經入駐到了各個平臺,平心而論,目前各大平臺所擁有的內容其實正在趨于相同,一篇好的內容也能夠出現在各個平臺之中。
回看視頻網站的大戰,其最終格局的形成,并非依賴于最終各家收購了多少同質化內容版權,而是依賴于各家擁有的版權,能夠為用戶提供的差異化價值有多大。
從視頻網站的格局窺視當前的內容分發大戰,內容分發目前處于早期階段,各家都在圈同質的內容,但是未來也許會是差異化內容的戰場。
做內容分發的百度也意識到差異化內容的重要性,在百家號后臺為用戶提供了各種熱點事件,希望作者進行創作,但問題是作者即使創作了,卻不一定能夠獲得推薦,收益不一定能夠得到保障,因此作者動力也不大。
魏武揮提出了一個設想,能否在內容的生產上做增量,基于垂直話題進行運營,四大門戶之所以在當時能夠四國鼎立,是因為彼此都能夠做出差異化的垂直專業內容。
在這點上,企鵝媒體平臺做得更好一些。相對而言,騰訊的媒體基因更重,雖其不能像今日頭條那樣進行徹底的算法化,但這時來看卻反而是優勢。從去年開始,企鵝媒體平臺就一直嘗試通過騰訊自身的資源優勢,在內容創作上為自媒體人提供更多的幫助。帶領自媒體人近距離觀看火箭發射、帶領自媒體人奔赴昆侖山探秘水源地、組織自媒體上海車展觀察團,這些其實都是通過打通內部資源來賦能自媒體人的很好嘗試。而最近企鵝媒體平臺瞄準地區自媒體而推出的“城市代言人”活動,也是通過“議題設置”來發掘內容、發掘優秀內容創作者的舉措。包括今年企鵝媒體平臺正在推進的五大發布季,通過集中撬動垂直領域來刺激內容創作。
這種話題運營模式,我認為或許會是未來各大分發平臺實現自身內容差異化的關鍵。
當然,在內容運營之外,騰訊覆蓋全網的全平臺分發,對自媒體人而言,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流量與分成。通過一系列的嘗試,把內容創作做活、做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企鵝媒體平臺就像一片沃土,有能力幫助越來越多的內容創作者生根、成長,同時也能幫助內容創作者完成從“速溶咖啡”到“咖啡機”的過度。
內容孵化一般都是平臺之外的第三方在做,例如浙報傳媒旗下的傳媒夢工場孵化基地,“有聲有視”全媒體意見領袖IP孵化平臺,上海初創空間等等。
這些孵化機構通常都是聯合孵化場地、創業者、企業、政府、投資機構等等,整合產業鏈實現全方位的內容孵化,而這也是在延續產品創業思維。
唯一的缺點在于,這些孵化機構都比較缺乏流量,不能夠很好的為內容創業者進行導流,而內容創業者做內容做來做去,最后還是回到了微信、微博上面。
因此,如果官方平臺能夠一起協同孵化,則或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目前微博在孵化短視頻,采取的MCN方式則是一個很好的借鑒,其既能夠分配流量,又能夠接入廣告主,實現三贏局面。
今日頭條此前也在做孵化,但是目前來看其作為算法至上的平臺,并不會給予旗下產品太多優勢,例如其投資的“新智元”,在頭條上的平均閱讀也就一千左右。
騰訊的芒種計劃,則可以看成是一種輕量級的孵化,其通過線上線下公開課、培訓課等方式,為創業者提供更多的新媒體培訓,而創業者則可以通過培訓以及自己的摸索,更好的利用其平臺,獲得更多的流量分配權。
內容說到底還是需要分發,分發一直是關鍵,也是將速溶咖啡產業升級到咖啡機產業的最重要一環。相比于單槍匹馬的各個新聞客戶端,BAT的生態產品則更能夠創造價值。
BAT的工具類產品,瀏覽器、網盤、地圖、支付、電商、手機助手等等工具產品中都已經做成信息流分發,作者發布在百家號的內容可以出現在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百度網盤等產品中,發布在企鵝媒體平臺的內容會出現在騰訊新聞、天天快報、QQ瀏覽器、應用寶等諸多產品線中,而阿里近期上線的大魚號,也是在于將其收購的產品進行內容打通,將UC、高德地圖、土豆等產品進行整合。
這里值得一說的是,阿里所打通的產品都是收購產品,并非自家產品,因此在數據的關聯上目前比較弱,而騰訊和百度的產品都是自家產品,因此打通能力上比較強一些,而騰訊有著微信登陸的賬號體系,在追蹤用戶的能力上,則更勝一籌。
但無論怎樣,各家都看到分發這個環節,都在全力以赴將內容分發到各個可以觸達用戶的環節,在這點上BAT的整體性優勢都大于各個獨立的新聞客戶端。
變現可以說是最后的星巴克階段,但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
例如一個人單打獨斗的自媒體,任憑各個平臺再怎么扶持,都不可能做成星巴克,建立更大的規模,而團隊化,融資借力加速,則是必然選擇。
新媒體投資人范衛鋒就在騰訊芒種特訓營上分享到:自媒體為什么需要融資這種問題,就好像年輕人問為什么買房需要借貸一樣,簡單的說,在未來獲得融資的自媒體將打敗沒有融資的自媒體。
自媒體想要做成星巴克,必須團隊化,既需要在內容上實現更多的深度與維度,又需要去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自建電商。新榜統計了近三個月新榜指數800以上5269個微信公眾號,其中718家開設電商,7個頭部KOL就有1個在做電商,自媒體的產業鏈正在變得越來越重。因此,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平臺以及自媒體雙方其實都依然在摸索階段。
于自媒體而言,絕大多數自媒體都依然處于摸索階段,這部分自媒體都處于成長階段,無論團隊化的還是個人式的,尚在孵化之中。因此魏武揮表示,現在也是一個比較好的階段,平臺有補貼,那就先拿著,企鵝平臺的、UC的、網易的等等,總之先活下來是關鍵。
于平臺而言,占據主流的自媒體都并非新榜中所統計的頭部KOL,更多的需要兼顧中長尾自媒體的利益,因此廣告變現仍然是主流。
但我個人更為看好信息流分發到電商變現,正如魏武揮所言:內容的分發,本質上也是價值觀的分發,廣告永遠有其天花板,但是電商的可能性會更強。
例如今日頭條已經接入了京東商品,有著京條計劃,而淘寶頭條中也接入了自家商品推薦,這些都證明了內容分發到電商的可行性。
此外,從前面的統計來看,越來越多的頭部KOL,擁有電商變現的能力,而通過微信公眾號實現月流水百萬級的公眾號也已經不在少數,因此未來企鵝媒體平臺很有可能會嘗試與微信電商打通,這對于企鵝媒體平臺來說也是相對更容易的事情,因為微信已有運作經驗。
技術永遠是一把雙刃劍,算法分發的模式,由于人性的缺陷,導致了做號者橫行,并創造了大量的垃圾內容,而今日頭條對于文章類內容的流量與分成雙重收緊,則也預示了算法時代也許到了一個必然的拐點。
透過此次企鵝媒體平臺組織的芒種特訓營,在另一個層面讓我們看到了內容分發或許是一個更為繁重的運營工程,算法分發只是初級階段,圍繞生產、孵化、分化、變現,每一個環節都值得花費更多的精力去提升。但無論平臺和自媒體,目前其實也都處于摸索階段,無論怎樣,需要精細化深度運營的時候到了。
文章題目:自媒體將如何運營
文章出自:http://m.newbst.com/news20/166720.html
成都網站建設公司_創新互聯,為您提供服務器托管、建站公司、網頁設計公司、網站制作、網站設計公司、企業網站制作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
猜你還喜歡下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