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5 分類: 電子商務
近年來,互聯網和無線通信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通過移動電話方便地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與溝通。互聯網發展到今天,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個人電腦的連線上網,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隨時隨地收發電子郵件、查閱新聞及股市行情、訂購各種急需商品,即實現移動互聯。所有這些為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同時基于互聯網基礎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的提出也對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1 移動電子商務
移動電子商務(M-Commerce)是近幾年才興起的一種新型的商務模式,它由電子商務(E-Commerce)的概念衍生出來。現在的電子商務以PC機為主要界面,是“有線的電子商務”;而移動電子商務是手機、傳呼機、掌上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無線通信設備與無線上網技術結合所構成的一個電子商務體系,是利用無線網絡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移動技術、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電子商務技術四者好的結合創造出了移動電子商務這種新型的商務模式。
2 RFID技術與物聯網
2.1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
無線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mification)技術是指采用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信,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它無需直接接觸、無需光學可視、無需人工干預即可完成信息的輸入和處理,且信息量大、適應環境能力強。上述優點使得該項技術一直受到學術科研機構以及國防、工商企業等應用部門的高度重視,其理論及技術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2.2 RFID的工作原理
RFID技術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因應用不同其組成會有所不同,但基本都由電子標簽、閱讀器和數據交換與管理系統三大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閱讀器將準備發送的信息經編碼后加載在某一頻率的載波信號上經天線向外發送,進入閱讀器工作區域的電子標簽接收此脈沖信號,置于標簽內的芯片電路對此信號進行調制、解碼、解密,然后對命令請求、密碼、權限等進行判斷。若為讀命令,控制邏輯電路則從存儲器中讀取有關信息,經加密、編碼、調制后通過卡內天線再發送給閱讀器,閱讀器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解調、解碼、解密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若為修改信息的寫命令,有關控制邏輯引起內部電荷泵提升工作電壓以供擦寫EEPROM中的內容進行改寫,若經判斷其對應的密碼和權限不符,則返回出錯信息。
2.3 RFID技術讓物物對話——物聯網
采用了RFID技術的電子標簽的出現將帶來一次革命性變化。世界上的所有貨物都可通過此技術聯系在一起,而且彼此可以互相“對話”,組成了一個“物聯網”。在這個網絡中,物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干預。其實質是利用RFID技術,通過互聯網實現物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
在由RFID標簽、識讀器、Savant服務器、Internet、ONS服務器、PML服務器以及眾多數據庫組成的實物互聯網中,識讀器讀出的RFID只是一個信息參考(指針)。由這個信息參考從Internet找到IP地址并獲取該地址存放的相關物品的信息,并采用分布式Savant軟件系統處理和管理由識讀器讀取的一連串RFID信息。由于在標簽上只有一個RFID碼,計算機需要知道與該RFID匹配的其他信息,這就需要ONS來提供一種自動化的網絡數據庫服務。Savant將RFID傳給0NS,0NS指示Savant到一個保存著產品文件的PML服務器查找,該文件可由Savant復制,因而文件中的產品信息就能傳到供應鏈上(見圖1)。
圖1 物聯網系統工作示意圖
3 RFID技術在移動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RFID技術的出現無疑給移動電子商務的推廣應用帶來一次革命性機遇。RFID可以為每一件貨品提供單獨的識別身份,然后通過無線數據傳輸讓計算機網絡隨時掌握各式各樣貨品的詳細信息。同時,物聯網的出現也對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平臺,在此基礎上,這種全新的商務模式的優勢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3.1 RFID技術在手機中的應用
RFID手機就是已置入能夠接受RFID信號的芯片的手機,擁有這種手機的用戶可以從周圍的物體接收信息。RFID手機的問世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英國ARC顧問集團預測,到2008年,RFID的全球工業生產總額將達到37億美元;Q.E.D.Systems預測,到2009年,RFID年均增長率將保持在30%~35%。正是基于RFID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RFID技術在手機中應用的巨大的市場前景,世界各大知名的手機生產廠商都在致力于RFID技術的開發。全球手機市場的狀元——芬蘭手機制造巨頭諾基亞日前表示,目前正在開發一種新的手機,該手機利用了內置微芯片技術,可以用來存儲貨物信息和顯示用戶的使用場所。在2004年10月25日開幕的美國無線通訊技術展上,諾基亞向參觀者示范操作了與美國VeriSign通信公司聯合推出的基于RFID技術的無線傳輸服務。支持該服務的諾基亞手機新品只是在其原來的“Nokia5140”手機上附加了一個RFID讀卡機的翻蓋。諾基亞表示,未來推出的新款手機產品中,嵌入了RFID芯片,可以幫助客戶實現“供應鏈、客戶服務、銷售計劃以及商標管理”的遠程操作。另據悉,韓國電子與科技研究所(ETRI)計劃完成能讓手機接收RFID信號的嵌入式RFID讀取芯片的開發工作,韓國國家信息與通信部正在發展結合移動設備和RFID的新型業務,他們的目標是促使移動RFID在2007年實現商業化運作。
3.2 RFID手機在移動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前景
移動電子商務因其快捷方便、無所不在的特點,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新方向。美國舊金山負責跟蹤移動通信產業發展狀況的特利菲亞公司的總裁約翰·狄菲爾說:“移動商務市場從長遠看具有超越傳統電子商務規模的潛力。”無線電子商務超過傳統有線因特網電子商務的能力,是因為移動電子商務具有一些無可匹敵的優勢。美國冠群電腦公司移動電子商務產品管理總監謝濤玲認為:“只有移動電子商務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真正解決做生意的問題”。
此外,手機支付作為新興的費用結算方式,由于其方便性而日益受到移動運營商、網上商家和消費者的青睞。手機支付盡管只是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支付方式,但因其有著與信用卡同樣的方便性,同時又避免了在交易過程中使用多種信用卡以及商家是否支持這些信用卡結算的麻煩。消費者只需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整個交易,深受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的推崇。因此,全球采用手機支付的消費者不斷增加。
移動電子商務在未來巨大的市場前景和手機支付的迅速發展為RFID手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RFID技術以及物聯網的發展為手機支付解決了技術上的難題,二者的良好結合必然會促進移動電子商務迅速的取代傳統的電子商務。
4 發展限制因素及建議
目前,制約RFID發展的幾個主要問題還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例如成本過高、缺乏統一標準、識別率欠佳、隱私擔憂等。
根據科爾尼公司的預測,使用RFID的成本大約為每個配送中心40萬美元,每個店鋪10萬美元,另需要3500萬~4000萬美元用于整合系統。然而,RFID手機用戶將會產生的龐大數據流量才是真正的阻礙。據估計,如果零售業的RFID工程實施起來的話,每天會產生7TB以上的數據流量,現有的無線網絡系統無法處理這些如同海嘯般涌來的數據。而這些數據還必須條理清晰、及時有效,所以需要代價高昂的投入。
當今市場競爭愈發體現在標準之爭,誰掌握了標準就等于攫取了產業鏈中最為豐厚的利潤。RFID作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技術之一,其標準之爭正進入白熱化階段。
對于消費者隱私權的潛在影響也阻礙了RFID的發展進程。人們購買商品的情況很容易被一些機構或個人通過手機或其他無線讀取器在遠距離不接觸的情況下獲取。這對于個人隱私無疑是一大威脅。
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時間、技術、社會關注等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也許會為此經歷一個長期的過渡階段。要實現RFID技術的大規模的應用首先要解決成本問題,只有RFID標簽降到3美分以下才有可能應用于單件包裝消費品。此外,RFID閱讀器也是一筆不小開支,這都需要技術的不斷進步;其次,就是制定標準問題,標準是新的企業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來源,標準是利益分配的工具,涉及標準的擁有者、管理者和使用者,涉及企業利益、產業利益和國家利益。標準是一種產業和經濟的秩序,往往也是產業存在的技術方案。我國要想在RFID產業應用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盡快制定本土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研究。
我國的移動電子商務服務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我國已經開始在一些城市試營移動電子商務。但是這些服務主要還是試驗或試用性質的,并非完全成熟的服務。在這個階段,移動電子商務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個新興的市場。發展移動電子商務不僅要注重企業應用,大眾化的應用也是啟動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的關鍵。另外,目前手機上的RFID應用還只處于技術研發的層面,距離大規模商用和民用還有一段距離。
只要未來移動電子商務與RFID的結合在可靠性、易用性、快捷程度以及和零售企業的合作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移動電子商務將會取得巨大發展。通過現階段國內、國外的手機支付實踐,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移動電子商務和RFID的結合將在未來大有作為,并成為傳統支付手段的一種有利補充,甚至取而代之。
網頁題目:RFID技術在移動電子商務上有什么作為
網頁路徑:http://m.newbst.com/news/101049.html
網站建設、網絡推廣公司-創新互聯,是專注品牌與效果的網站制作,網絡營銷seo公司;服務項目有電子商務等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盡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系客服。電話:028-86922220;郵箱:631063699@qq.com。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注明來源: 創新互聯
猜你還喜歡下面的內容